水利百科
以作物全生育期或主要生长阶段地下水水位低于限定最小埋深的累积值为判别标准的一种受渍设计标准。作物受渍的抑制天数指标有别于以一次降雨过程造成农田渍害的作物受渍控制指标,它是以作物整个生育期或主要生...[查看详细]
为获得作物淹水后所造成的减产损失而进行的试验。其目的在于确定作物在不同时期受淹减产程度与淹水深度及淹水历时的关系,为制定排水工程设计标准和进行系统运行管理提供依据。作物受淹包含淹水时期、淹水深度...[查看详细]
不致引起作物明显减产的土壤最大含水量或相应的地下水最小埋藏深度。作物耐渍能力是决定排渍标准的基本依据。作物所能承受土壤渍害的能力随作物品种的不同而不同。一般需水较多的作物、浅根作物耐渍能力较强。...[查看详细]
作物正常生长所能承受的土壤盐分的最大含量。在盐渍土中生长的作物都有一种对盐的抵抗力,这是因为作物肌体和生理活动中具有某种抗盐功能的缘故。这种抵抗能力常以不致引起作物显著减产的土壤最大含盐量表示,...[查看详细]
作物经受水淹而不致引起明显减产的最大淹水深度和淹水时间。在地面积水的情况下,作物的地上茎叶等器官部分或全部淹水,妨碍土壤内部与大气间的气体交换,致使根系部分严重缺氧,有毒物质滋生,危害作物的生长...[查看详细]
因地下水水位过高,土壤过湿,导致作物减产的农田。土壤水分过多,会妨碍植物根系的呼吸作用;土壤中空气交换减弱,使氧气供应不足,好气性细菌活动微弱,嫌气性细菌活动加强,营养物质矿化和有效养分释放十分...[查看详细]
汇入排水沟内的地表水或地下水,在重力作用下排入下一级沟道或容泄区的排水方式。田间自流排水系统一般由干、支、斗、农4级沟道组成。在规划时,各级排水沟道应布置在地形最低的地带或利用天然沟道,以便承泄上...[查看详细]
中国发展农田排水,可以追溯到久远的年代。据《考工记·匠人》记载,井田的沟洫制是将田间多余水分,由“畎、隧、沟、洫,以入于浍川”,说明3 000年前,中国已有相当完备的明沟排水系统。唐宋时期,已有大规模...[查看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