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百科

中国水文事业

编辑
所属类别:应用水文学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中国水文事业
外文名称:

水文事业的内容和任务是:积累水文资料,做好水文服务,进行水文研究,培养水文人才等。因此水文事业既是各种经济建设特别是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基本工作和前期工作,又为防御自然灾害、管理与保护水资源等提供重要信息。中国水文事业历史悠久(参见中国古代水文学)。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以后的水文事业的发展大体可分为迅速发展、曲折前进、改革开发3个阶段。

迅速发展阶段(1949~1957年)

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次月成立水利部,并设置黄河、长江、淮河、华北等流域水利机构。随后各大行政区和省一级相继设置水利机构,机构内都有主管水文工作的单位。水利部起初设测验司,1950年成立水文局。1951年,水利部的水文建设基本方针是:探求水情变化规律,为水利建设创造必要的水文条件。1954年,大行政区撤销,省级水利机构内设水文总站,地区设水文分站或中心站。1956年,成立水利科学研究院,设有水文研究所和泥沙研究所。

在此期间,水文站从1949年的148处增至1957年的2023处(不包括台湾省数字,下同);改进了过河设备,增强了测洪能力;编制了水文基本站网规划;颁发了《水文测验暂行规范》;开展了洪水调查;研制和生产水文仪器,满足了测验的需要。水利部组织了历史水文资料的全面整编与刊印,资料整编技术有了很大提高。

1950年,水利部颁发《报汛办法》,全国布设水情站386处,以后几年又有大幅度增长。从1951年起,逐步开展洪水预报的研究和实践。水文情报预报在1954年长江大洪水的抗洪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在此期间,流域综合规划和水利水电工程建设极大地促进了水文计算工作,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水文计算方法。水文系统设立了一批径流、蒸发、水库、河口、河床实验站,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等单位开展了区域水文研究。

为工作急需,从1950年起,各单位开办了一批短期水文干部训练班。1952年,华东水利学院创办中国第1个陆地水文系。其他院校先后开办了水文的本科班、大专班、中专班。

在此期间,中国先后向苏联、朝鲜、越南、印度、巴基斯坦等国拍报跨国河流的水情,并进行其他水文交流合作活动。中国向苏联派遣了一批水文专业留学生,聘请苏联水文专家来华协助工作。

曲折前进阶段(1958~1978年)

1958年4月,水利、电力两部合并为水利电力部。1959年1月,提出“以全面服务为纲”的水文工作方针。同时,省级单位将水文管理权下放地县,短时期内水文工作有所发展,但在1960~1962年经济困难时期出现工作下滑。1962年10月,将水文测站管理权收归省一级,1963年12月,又将主要管理权收归水利电力部,扭转了局面。1968年,水利电力部水文局被撤销;1969年,水文管理权下放省一级,多数省又下放到地县,许多地方水文机构被合并或撤销;水文工作再次遇到挫折。1972年后,陆续有所纠正。1976年以后,水文工作走向恢复和发展。1978年,水利电力部成立水文水利管理司,省级水文机构陆续恢复。

此阶段初期,水文站迅速增加,规划的基本站网基本建成,1960年水文站达到3611处(资料刊入《水文年鉴》的有3 365处)。但在经济困难时期大批裁撤,1967年、1968年又被撤掉一些,1968年有水文站2 559处,以后有所恢复。测验设施水平和测验质量也有较大波动。在此期间,两次进行站网分析,两次修订水文测验规范,站网规划、测验和资料整编技术有明显进展。流量测验所用的水文缆道发展到约2 000处,雨量、水位自记站分别达到总站数的39%和48%。开始使用电子计算机整编资料。地下水、水质监测也有了新的进展。

在此时期,水文预报技术得到普及,预报项目也从洪水扩展到枯水、风暴潮、泥沙、冰凌、地下水、墒情等方面。水文情报预报在1958年黄河、1963年海河、1975年淮河等大洪水的抗洪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75年后,加强了传递水情的无线通信设施的建设,并开始研究和建立水文自动测报系统。从20世纪70年代起,研究用电子计算机翻译和存储水情电报,使用流域水文模型做水文预报。1959年前后,针对中小水利工程建设水文计算的急需,各地普遍编制水文手册。1963年,出版了《中国水文图集》。70年代中,许多地方重新修订水文手册。在此期间,还开展了对防洪标准、可能最大降水和可能最大洪水的研究。

此阶段初期,水文教育和水文科研都有所发展。中国科学院系统先后成立了水文、冰川、湖泊、沼泽等研究单位,水利电力部设立南京水文仪器研究室。在“文化大革命”中,水文教育被打乱,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被撤销。1976年以后,1977年成立南京水文研究所,1978年恢复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设泥沙研究所,次年成立水资源研究所。水文教育也逐步恢复。

从1960年中苏关系恶化后,中国水文界与其他国家交往很少。1973年,中国派员参加世界气象组织成立100周年纪念活动以后,情况开始好转。

改革开放阶段(1979年以后)

1979年2月,水利、电力两部分开,水利部恢复水文局。1982年,水利、电力两部再次合并,仍设水文局。水文管理权陆续上收,到1984年,水文管理权基本上收归省一级水利电力厅。1988年1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以下简称《水法》),同年3月,水利电力部提出水文工作的中心是贯彻《水法》,全面服务。随后,水利部再次单独成立,水文局改水文司。1990年,水文司对水文工作模式归纳为“站网优化,分级管理,技术先进,精兵高效,站队结合,全面服务”。1998年撤销水文司,次年成立水文局(与信息中心重合)。90年代中,大多数省级水文机构改为水文水资源勘测局、水文局,地区机构改为分局、勘测大队。

80年代前期,进行过较大范围的站网分析研究,1979、1985年两次提出水文站网调整充实规划。1988、1989年分别提出了水质站网和地下水井网的专项规划。站网陆续有所发展和调整。至1999年,有水文站3 657处(其中水文部门的3 060处,其他部门的597处),水位站1 079处,雨量站13 855处,实验站125处,地下水测井11 528处。水文站测泥沙的1 438处,测蒸发的1 448处。水质监测站2 760处(大部分与水文站结合)。另外,各部门还为本身的需求设立了许多专用站。为补充定位观测之不足,水文及有关部门广泛开展了水文调查工作。

测验整编技术不断改进。重庆水文仪器厂等单位生产各种水文仪器设备,基本做到自给自足。1999年底,全国雨量站中有普通自记设备的8 000余处,固态存储设备的1 300余处。水位站中有普通自记设备的600余处,固态存储设备的100余处。水文站测验设备有水文缆道、缆车2 000余处,吊船过河索500余处,浮标投放器700余处,测船1 000余只(其中机动船近300只),测流桥200余处,以及各种测流建筑物。全国有流速仪检定槽10余处,水质分析室有400余处。在此期间,动船法、超声波法、积宽法等新的流量测验方法已推广应用,水文遥测、遥感和核技术也逐步开展。从1982年起,对水文测验规范进行全面修订,并制订了一批水文仪器标准。此期间还对测验工作方式进行了站队结合的改革,至1999年,实行站队结合的水文站有1 173处。1983年,编制出电子计算机整编水文资料的全国通用程序,1990年起,水文年鉴全用计算机整编存储。80年代起筹建全国分布式水文数据库,1990年全面铺开,至1999年,大部分流域和省级单位基本建成。

水文情报预报的装备和技术水平不断提高。至1999年,全国有水文情报站7 584处,在防汛重点地区建成自动测报系统400多处。通信网络的建设也有很大进展。信息处理基本实现电报翻译、图表绘制、水情发布的自动化。创建了一些流域水文模型并推广应用,开展了联机洪水预报的研究和实践。应用了新技术的水文情报预报在防汛工作中,特别是在抗御1998年长江、嫩江、松花江大洪水的工作中,作出了新的贡献。

在此期间,水文分析计算工作继续为水利水电建设提供设计依据,并有许多新的研究成果。80年代中,有关水利部门组织编制短历时暴雨参数等值线图和《暴雨径流查算图表》,完成了历史洪水调查资料的汇编刊印。此期间还制定了一些有关的技术标准。1979年开始进行全国第1次水资源调查评价。1981年完成《中国水资源初步评价》,1986年完成《中国水资源评价》。此项工作共选用了34万站年的水文气象资料,分析了降水、径流、蒸发、泥沙、水质、分区地表水资源、主要江河年径流、入海、出入国境水量等项目,并提出了成果。为全国农业区划、水利规划及其他国民经济建设部门,提供了全国范围的地表和地下水资源的数量、质量及分布规律和水资源总量等项资料。90年代中,水利部和一些省(自治区、直辖市)水利部门逐年编印《水资源公报》。

在此期间,水文教育与科研正常发展。华东水利学院改为河海大学,内设水资源水文与水环境学院。另外一些院校的水文、水资源、水环境等系或专业,继续培养中高级水文人才。水利电力部专门成立了水文培训中心,各流域或地方也采取相应措施轮训中级水文人员和部分领导干部。此外,在有关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设置了水文研究生名额,选派出国留学生、实习生和访问学者,提高学术水平。截至1999年底,全国水利系统有水文职工25 000余人(不包括勘测、设计、科研、高教和其他部门的水文专业人员),多数受过水文的专业训练或正规的水文教育。

1981年建立南京水利水文自动化研究所,开展有关研究。有关单位对三峡工程、南水北调工程的水文、泥沙问题作了大量研究,提出了重要成果。90年代中,编纂出版了《中国水文志》。

此期间的国际水文交流合作发展较快。中国的水文机构参与了世界气象组织的水文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国际水文计划(IHP)、国际水文科学协会(IAHS)、国际标准化组织明渠水流测量技术委员会等的活动。1981年,中美签定水文合作议定书。1984年,在北京成立国际泥沙研究培训中心。1998年,在南京成立国际水文水资源及环境培训与研究中心。还有资料交换、互访、援助建设等活动。

在此期间,在水文机构内部推行岗位责任制、任务承包、目标管理。1991年水利部颁布《水文管理暂行办法》,1992年颁布《水文、水资源调查评价资格认证管理暂行办法》,加强水文行业的法规建设。

  
编辑认证
×
尊敬的用户:

您好,目前词条编辑功能只对实名认证的专家用户开放,若您有意向进行百科词条的编辑,请先进行专家认证。提交申请后,我社工作人员会尽快安排审核,请您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