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百科

曾文土石坝

编辑
所属类别:著名水利枢纽水电站闸坝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曾文土石坝
外文名称:

位于中国台湾省南部曾文溪上游。工程主要任务为改善与扩大嘉南平原7万余hm2耕地的灌溉用水。嘉南平原的灌溉用水过去由乌山头水库供应,但因水库库容有限,且引水量受隧道引水量限制而供水不足,致使耕地未能充分利用,因而在灌溉引水口上游修建曾文土石坝,以充分调节曾文溪流量,并与乌山头水库联合运用,满足灌溉供水需要。此外,曾文水库还兼有发电、供水与防洪等效益,整体效益包括灌溉面积78.961 hm2,多年平均年发电量2.18亿kW·h,年供水量5 900万m3,同时可提高下游防洪标准,减少洪灾损失。

坝址距曾文溪入海口79 km,控制流域面积481 km2,年平均流量为37.9 m3/s,每年每平方公里流域面积的泥沙沉积量达11 700 m3。曾文水库总库容为7.07亿m3,有效库容为5.98亿m3,为台湾最大的水库。水库以可能最大洪水设计,洪峰流量为12 760 m3/s。

坝址位于台湾南部强地震区内,所有结构物均进行了抗震设计,基本的设计水平地震系数为0.2,垂直地震系数为0.1,再依结构物的重要性加权增加。坝址为一豚背山脊被河流切割而成的峡谷,河床宽约80 m。基岩由第三纪沉积砂岩与页岩互层构成,其单轴抗压强度为12~24 MPa,不适宜于建设混凝土高坝。坝基有一小断层穿过,但判断不具活动性。

曾文水库枢纽建筑物包括:大坝、溢洪道、引水发电系统及地下厂房等,其平面布置见图。大坝为中央黏土心墙的分区型碾压式堆石坝,高133 m,坝顶宽度10 m,坝顶长度400 m。因大部分填筑材料为溢洪道的开挖料,石料强度较低,易于崩解,需先碾碎处理后按土料上坝填筑,以减少沉陷量,坝体上游边坡1∶3,下游边坡1∶2.5,按坝体愈高地震反应加速度愈大的规律,采用拟静力法分析边坡稳定性,再以连续震谱进行动力分析验证。心墙下部坝基用两排高压水泥灌浆构成防渗帷幕,帷幕深度为设计水头的0.7倍。考虑坝基断层破碎带在地震时可能发生微小位移,因而将土心墙两侧反滤层增厚至8 m。坝体总体积为964万m3

曾文水库枢纽平面布置图

1—大坝;2—上游围堰;3—开关厂;4—消力池;5—溢洪道;6—弃土场;7—鹿寮溪导水隧道;8—1号导流洞;9—2号导流洞;10—交通洞;11—发电尾水洞;12—发电引水洞;13—河道放水道;14—地下厂房

开敞式溢洪道位于右坝肩斜坡上,设计泄流量9 470 m3/s。为减少土石方开挖量,溢洪道采用三阶式泄槽,其末端设挑流鼻坎并在其下游设消力池。洪水泄放由布置在堰顶的3座宽度为15 m、高度为20.5 m的弧形闸门控制,此闸门为20世纪70年代世界上最高大的弧形闸门之一。溢洪道的开挖边坡高达170 m,挖方620万m3,除少数地表材料外全部用于坝体填筑。开挖坡度曾经反复研究,从安全性与工程整体经济性综合分析后采用1∶2.5。为安全计,设立大坝变位监测系统。长期监测资料分析成果表明,大坝工作性状正常。

水电站布置于大坝左岸地下,为直径21 m的穹顶圆筒结构,安装50 MW竖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1台,担任电力系统调峰任务。其尾水泄放于原第一号导流隧洞内,经下游东口导水堰拦蓄反调节后,从原有引水隧洞导入乌山头水库。

大坝施工导流采用2条直径12 m的导流洞,长度分别为1 250.6 m与1 083 m。其中第1号隧洞封堵后,堵头混凝土塞中埋设直径为1.95 m的阀门2个,并在其紧接的一段隧洞壁上设环状消能设施,将堵头段下游的隧洞用作永久河道放水道的一部分及电站尾水道。

东口导水堰位于坝址下游6 km处,为高7.4 m、堰顶长210 m的重力式溢流堰,设闸门2孔,供洪水期间排沙之用。

曾文土石坝整体工程于1967年10月开工,1973年10月竣工。

  
编辑认证
×
尊敬的用户:

您好,目前词条编辑功能只对实名认证的专家用户开放,若您有意向进行百科词条的编辑,请先进行专家认证。提交申请后,我社工作人员会尽快安排审核,请您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