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百科

渔业水质标准

编辑
所属类别:水资源保护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渔业水质标准
外文名称:

对渔业用水的质量要求所作的规定。

制定渔业水质标准的科学依据,一般是通过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或野外污染生态调查而获得的。急性毒性试验可在较短时间内引起鱼类死亡或剧烈损伤。国际公认的试验持续时间是24 h、48 h或96 h。大都以死亡作为鱼类对污染物质反应的指标。例如,以LC50表示在规定时间内试验鱼半数致死的污染物质浓度。反应指标也可用平均耐受限(TLm)表示,即在规定时间内试验鱼半数存活的污染物质浓度。对同一个试验结果,LC50与TLm的数值是相同的。如氯化高汞(以Hg2+计)对白鲢鱼种96 h的LC50值与TLm值均为0.24 mg/L。美国、加拿大等国常用鲑、鳟鱼类作试验,中国则多选用白鲢、金鱼和鲤鱼。对试验鱼类的要求是:①对研究的污染物质具有敏感性;②在地理分布上具有代表性;③对旅游、经济或生态存在一定价值;④取材方便,适于实验室养殖;⑤未曾接触过毒物,体质好。鱼类对污染物质的最大容许浓度是安全浓度与不安全浓度之间的阈浓度。设计的试验浓度间隔越小,求得的最大容许浓度越接近安全浓度。不同专业的学者提出了确定安全浓度的不同方法。世界各国常用的推算公式之一是采用96 h的LC50计算安全浓度,C=LC50×0.1(或0.1~0. 01)。式中0.1~0.01为应用系数,根据污染物质的残留情况选用。室内急性毒性试验资料还需经过野外调查验证,并适当修正后才能应用。

在实验室条件进行的低浓度、长时间的慢性毒性试验,可以弥补急性毒性试验的不足。此外,制订渔业水质标准还必须考虑水产品的残毒问题,以及其他饵料生物和水产资源的安全问题。

日本、俄罗斯、美国、罗马尼亚等国家均制定有渔业水质标准。因自然条件和国家技术经济水平的制约,各国的标准不尽相同。20世纪70年代,中国水产部门和环境保护部门会同有关科研单位进行了许多试验研究,并于1973年制定了《渔业水体中有害物质最高容许浓度》。1989年经国家环境保护局批准,颁布了GB 11607—89《渔业水质标准》。该标准适用于鱼虾类的产卵场、索饵场、越冬场、洄游通道和水产养殖区等海水、淡水的渔业水域;对渔业水质的pH值、溶解氧、生化需氧量,汞、镉、铅、铬等重金属,硫化物、氟化物等无机化合物,挥发酚、石油类等有机化合物,六六六(丙体)、滴滴涕等农药项目的标准值进行了规定,并提出了严禁未经处理的工业废水、生活污水排入渔业水域的水质保护要求。

  
编辑认证
×
尊敬的用户:

您好,目前词条编辑功能只对实名认证的专家用户开放,若您有意向进行百科词条的编辑,请先进行专家认证。提交申请后,我社工作人员会尽快安排审核,请您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