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
编辑基本信息
对移民安置区进行的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目标一般应符合移民工程总体规划和工程开发任务的要求,使安置区环境得到改善,环境污染得到控制,生态得到恢复和发展。
移民安置区环境保护主要内容包括:对土地资源的保护,城镇迁建的环境保护,工矿企业迁建与新建第二、第三产业的污染防治,人群健康的保护,以及生态环境建设和环境监测等。
土地资源保护
合理开发利用土地资源,保护森林植被,防止水土流失。对移民安置区土地按水土保持要求进行开垦;对于坡度大于25°的坡耕地实施退耕还林还草,对于坡度小于25°的坡耕地,按水土保持的要求改造成梯田梯地,建成稳产高产农田。对移民安置城镇、工矿企业迁建、公路复建等建设活动,尽量减少工程占地,对工程引起的水土流失采取水土保持工程和生物措施进行治理。对施工迹地采取复耕和绿化措施,恢复土地利用功能。
大型水利工程水库淹没一般涉及城镇迁建问题。根据区域水质、大气、声环境等环境保护目标,合理划分功能区,在迁建过程中加强对水源地的保护。对新建城市的污水和垃圾问题,建立城市污水处理厂使废水达标排放,对垃圾采用填埋或焚烧措施等。
企业迁建和新建的污染防治
对迁建企业,一般根据国家产业政策,进行调整和改造,改进技术和工艺,配套完善污染治理设施,实现废水、废气达标排放。对新建企业,其污染治理设施执行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的“三同时”制度,严格控制重污染企业的兴建。
人群健康保护
水利工程涉及的移民安置区大多数地处山区,流行的疾病主要有痢疾、肝炎、疟疾等,钩端螺旋体病、流行性出血热和乙型脑炎等也有一定的发病率。控制痢疾和肝炎等介水传染病的措施,主要包括:保护饮用水水源不受污染,加强卫生管理,并对易感人群接种疫苗;对疟疾和乙型脑炎等虫媒传染病的防治,主要采取灭蚊灭虫,保持清洁卫生,要求高疟区人群服用抗疟药物等措施;对钩端螺旋体病和流行性出血热等自然疫源性疾病的防治,主要采取灭鼠、控制疫源扩散和接种疫苗等措施。此外,还要加强和完善各级医疗卫生和防疫机构的建设,建立卫生防疫和人群健康保护制度等。
生态建设
移民安置区生态环境建设包括:对森林植被的保护,城镇绿化和农村居民点绿化,保护和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使移民安置区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化农业发展,逐步成为一个优质高效的农业生态系统。
环境监测
应遵循突出重点,科学、经济、适用,并兼顾已有站点的原则,进行监测站点的布设。监测内容一般包括水质监测、大气和噪声监测、陆生动植物监测和人群健康监测,也可根据移民安置区环境状况实际与需要对生态建设项目进行适当增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