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壤分类
编辑基本信息
中国土壤分类表
根据土壤的形成条件、成土过程、剖面性态、土壤属性及各类土壤间的内在联系,对土壤所作的系统的区分。土壤分类反映出各类土壤的发生发展、分布规律和肥力高低等基本特点,并指出土壤改良与合理利用的途径及措施。
沿革
公元前2100多年,中国《禹贡》一书记载了土壤分类,根据土壤的颜色、质地、结构、植被和土壤水分等状况,将当时中国的“九州”土壤区分为九种。对每种类型土壤依其肥力差异再下分为三等九级。《管子·地员》曾把九州之土“分为九十物(种类)”。
近代土壤分类创始于19世纪中后期。1853年德国A.D.泰尔以土壤质地、农业适宜性和生产力来判别土壤;1862年德国F.A.法洛和1866年德国F.F.von李希特霍芬的分类则强调土壤的地质特性。1883年俄国的B.B.多库恰耶夫认为土壤是一个自然体,受一系列成土因素的作用。苏联土壤分类主要依据是与生物气候有关的成土过程。美国的马博特在技术性或单因子分类基础上吸收俄国发生学分类的观点,成为美国发生分类的创始人。美国1975年公布的土壤分类主要依据是诊断土层(被列为划分土类单元主要依据的某些特殊土壤层次)。以数理统计方法为依据的数值分类已开始进入土壤分类领域。
中国现代土壤分类的研究始于20世纪30年代,40年代末曾参照美国马博特的分类拟订了中国的土壤分类。1954年以后又吸收苏联的经验,根据中国土壤特点拟订了中国分类系统。
分类
国际上尚无统一的土壤分类系统。苏联1976年公布的《苏联土壤的分类系统和命名原则》,共分土类、亚类、土属、亚属、土种、亚种、变种、土组和土相等9个单元。土类是最高的分类单元。美国现行分类系统分为土纲、亚纲、土类、亚类、土族、土系6级。把土纲作为最高级的分类单元,其中土纲10个,亚纲47个,土类185个。1970年,联合国粮农组织和教科文组织发表了世界土壤图图例,分为26个土壤单元和114个亚单元,单元和亚单元分别相当于美国《土壤系统分类》中的亚纲和土类。此图和美国《土壤系统分类》用的土壤名称已为各国广泛采用。
中国土壤分类采用条件、过程、属性相结合的原则。中国第2次土壤普查委员会1988年修订的中国第2次土壤普查分类系统,分为土纲、土类、亚类、土属、土种、亚种6级,并拟定了土纲12个、亚纲27个、土类60个、亚类233个的分类系统,其土纲、亚纲及土类的分类见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