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资源管理
编辑基本信息
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运用法律、政策、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对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进行管理,以求可持续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改善生态环境对水需求的各种活动的总称。
广义的水资源管理,可以包括:①法律,即立法、司法、水事纠纷的调处等;②政策,即体制、机制、产业政策等;③行政,即机构组织、人事、教育、宣传等;④经济,即筹资、收费等;⑤技术,即勘测、规划、建设、调度运行等。这5方面构成了一个以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等组成的水资源管理系统。这个管理系统的特点是把自然界存在的有限的水资源通过防洪、供水、生态保护与社会、经济、环境的需水要求紧密联系起来的一个复杂的动态系统。经济社会发展,对水的依赖性增强,对水资源管理要求愈高。各国不同发展时期的水资源管理与其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密切相关;同时,各国由于政治、社会、宗教、自然环境和文化背景、生产水平以及历史习惯等原因,其水资源管理的目标、内容和形式也不可能完全一致。但是,水资源管理目标的确定都与当时国民经济发展目标和生态环境控制目标相适应,不仅要考虑自然资源条件以及生态环境改善,还应充分考虑经济承受能力。
基本原则
中国1988年第6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2002年第9届全国人大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是中国水资源管理的重要法律依据,标志着中国依法治水、管水、用水、保护水进入了新阶段。根据有关法律和中国水资源情况,水资源管理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是:①水资源属国家所有,在开发利用水资源时,应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的最大效益;②开发利用水资源,一定要按照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办事,实行“开发与保护”、“兴利与除害”、“开源与节流”并重的方针;③水资源的开发利用要进行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编制综合规划,统筹兼顾,综合利用,发挥水的综合效益;④水资源开发利用,要维护生态平衡;⑤提倡节约用水,实行计划用水,加强需水管理,控制需水增长;⑥加强取水管理,实施取水许可制度;⑦征收水资源费,加强水价管理和水行政管理,对水资源实行有偿使用;⑧加强能力建设,如人才培训、信息技术等。
管理的条件
主要有:①通过综合科学考察和调查评价,查明当地水资源数量、质量、成因和赋存条件及运动规律;②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和未来经济社会发展需水预测;③同级政府批准的区域或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④区域性水中长期供求计划;⑤可持续发展水资源战略综合报告。
方法和手段
由于水资源的资源权属管理和开发利用管理相分离,政府主要是对资源权属的管理,有关开发利用的管理可采用市场化运行的方式进行:①取水许可制度是要法律保证下进行水资源管理的行政手段。②经济措施是调节开发利用水资源的有效手段,利用经济杠杆管理好水资源,完善有偿使用的制度,建立良性运行的管理机制。③发挥行政组织、政策命令、规定、指示、条例等行政手段在水资源管理中的作用。④系统分析方法是实施水资源调配和管理的一个基本方法。⑤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接收、传递和处理各类水资源管理信息,使管理者能及时实现水资源管理环节之间的联系和协调,实现科学管理。⑥水资源可持续利用支持中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实现水资源现代化管理。⑦公众参与在水资源管理中将发挥重要作用,是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必要条件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