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规划
编辑基本信息
预防和治理水土流失,保护、改良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的专业规划。
规划的层次与任务
(1)大面积的总体规划。以流域或其主要的一级支流,或以省、地区为单元,面积从几千到几十万平方公里。主要任务是:在综合考察和水土保持区划的基础上,结合不同类型区的资源、社会经济情况和水土流失特点,提出水土资源保护和开发利用方向、主要措施、宏观布局以及预防保护和治理的重点地区与重点开发项目,明确开展预防保护和治理的基本步骤、进度和所需劳力、经费、物资等指标,论证规划的可行性,预测可能获得的水土保持效益。
(2)中小面积的实施规划。对象是二级支流及小流域或以县、乡、村为单元,面积从几平方公里到几千平方公里。主要任务是:根据大面积总体规划,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确定农、林、牧业生产用地的比例和位置及各项水土保持措施的配置,并明确技术要求;安排各项措施的实施程序、进度和所需劳力、经费和物资,预测可能取得的水土保持效益。
重点防治区的划分
在大面积规划中,实行分区重点防治的部署。根据规划区内不同部位的水土流失特点,按以下条件分别确定
(1)将天然林草覆盖度较大、水土流失较轻的区域或已经过大面积治理的区域,确定为重点预防保护区。
(2)将资源开发和基本建设较集中、因人为破坏而新增水土流失严重的区域,确定为重点监督区。
(3)将自然侵蚀与人为加速侵蚀均十分严重,且对当地和下游造成严重危害的区域,确定为重点治理区。
规划的基本原则
(1)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按照当地的自然规律和社会经济规律,确定生产方向、预防保护和治理措施、实施进度、技术经济指标等。
(2)因地制宜,区别对待。大面积的总体规划,地区分布较广,条件差异较大,需根据水土保持区划中所分的类型区,分别研究、确定不同的土地利用方向、预防保护和治理措施布局,采取不同的技术经济指标。中小面积的实施规划,在大面积总体规划指导下,根据小流域的上、中、下游等不同部位、不同情况区别对待。
(3)统筹兼顾、协调平衡。各地区、各部门之间要协调平衡,分工合作,结合水利建设,保护、改良与利用水土资源,发挥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4)坡沟兼治、综合治理。以小流域为单元,从分水岭到坡脚,从沟头到沟口,根据不同的水土流失部位,采取不同的林草措施与工程措施,构成一个综合完整的防护体系,从根本上防治水土流失。
规划的基础工作
对水土保持规划地区进行综合考察,了解其基本情况,系统地调查、搜集、了解下列资料,作为规划的依据。
(1)自然情况。包括影响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如地质、地貌、降雨、土壤、植被等和影响农业生产的其他气象因素,如温度、日照、风、霜、雹等。
(2)社会经济情况。主要是人口密度与土地利用现状,农村劳力及其使用情况,农、林、牧、副、渔等各业生产的历史、现状、前景以及经验和问题;群众经济收入、文化水平和生活中的主要问题。
(3)水土流失情况。包括土壤侵蚀的类型、强度、程度、分布和潜在危险;水土流失对当地及其下游国民经济建设、人民生活等方面的危害;水土流失的发展过程,引起和加剧水土流失的主要自然因素和人为因素。在人为因素中要区分历史遗留问题与新出现的问题。
(4)水土资源评价。包括各类土地面积,土壤质地、结构、肥力等情况,作土地适宜性评价;了解水资源的分布和数量,降水资源、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开发利用的经验和问题以及进一步开发利用的潜力和途径。
(5)水土保持现状。包括历年来水土保持各项措施完成的数量、质量和效益,水土保持工作中组织管理、预防保护和治理措施的经验和问题。
规划的主要内容与方法
(1)研究土地利用方向,确定农、林、牧业等用地的比例,提出当地大农业生产优化结构和土地利用优化模式。
(2)研究预防保护和治理措施布局,确定综合治理措施的优化配置。在合理调整土地利用结构的基础上,根据当地特点,合理地布设坡面的梯田、林草措施与沟道治理工程及其他水土保持措施。
(3)研究各项预防保护和治理措施的分期实施步骤。中、小面积的实施规划应有分年进度计划,大面积的总体规划应提出近期、中期和远景规划。两级规划都应研究实施中如何起步;工程与林草措施、治坡与治沟如何配合与协调;如何处理好农林牧各业互相争地的矛盾、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的矛盾、统一规划与按户承包治理的矛盾等。
(4)确定规划中的3项主要技术经济指标:①进度指标,确定规划中不同时段内每年新增的各项治理措施的工作量和每个时段末累计完成措施的工作量。②投入指标,按进度和工作量计算每个时段或每年需要投入的劳力、经费和物资。③效益指标,主要计算水土保持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与社会效益。对经济效益要分别计算直接效益与间接效益;生态效益着重分析计算蓄水保土、削洪减沙、改变小气候和改良土壤的作用;社会效益要计算减轻自然灾害和促进社会进步两方面的作用。效益计算需要事先收集有关的科研成果和实践资料,经过综合分析,确定合理的计算定额。
(5)提出保证规划实施的措施。包括加强组织领导与经济管理,落实水土保持责任制,搞好科技推广、技术服务与技术培训等。
(6)对规划中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效益分析等,都要有专题论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