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百科

水能规划

编辑
所属类别:水能规划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水能规划
外文名称:

开发利用某一河流或地区水能资源的专业规划。其主要任务是查明水能资源,并根据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各部门或地区对电力电量的需求,以及水能资源本身的条件和特点,制定、选择开发利用方式,拟定水电站建设规模和开发程序,选择近期开发工程。

水能规划是水电建设前期工作的首要环节。初期的水电建设,规模很小。进入20世纪以后,水电建设规模逐步增大,如何合理开发利用水能资源问题,逐渐引起人们的关注。20世纪30年代出现了第1批研究水力发电的专门著作。对于水量调节计算和水电站装机容量确定,提出一些初步、简略的计算方法和判断准则。30年代美国田纳西河和哥伦比亚河以及原苏联伏尔加河和第聂伯河的规划中,已体现了多目标利用和梯级开发的思想,水能规划已占有一定的地位,但其规划思想和计算方法仍是比较简单的。40年代在原苏联出版了有关水能规划的专门著作,对水能规划提出了比较系统的分析和计算方法。1958年美国哥伦比亚河的规划中首次使用了电子计算机。20世纪60~70年代,电子计算机在水能规划中的应用逐步普及。中国于1954年编制完成了黄河综合利用规划,以后又陆续完成了红水河、澜沧江、长江等众多河流的水能规划,丰富了水能规划的理论与实践。

规划的类型和内容

根据不同的规划范围和目的,水能规划可分为流域(河流)水能规划、地区水能规划和水电站工程规划,内容要求各不相同。

(1)流域(河流)水能规划,是以流域、河流或河段为对象的水能规划。它是流域水利规划的组成部分,属于水力发电专业性规划。其任务是:根据国民经济发展的需要和河流水能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经济条件,遵照综合利用原则和地区水电开发的方针、政策,从整体上制定流域(河流)开发的总体布置,选择干流、支流梯级水电站的开发方案,拟定梯级水电站的工程规模和开发程序。

(2)地区水能规划,是以行政区划或经济区划范围内的几条河流(河段)为对象的水能规划,其主要任务是:制定有关河流(河段)的开发方式和梯级水电站的开发程序。

(3)水电站工程规划,指对具体水电站进行的工程规划。

规划主要原则

(1)贯彻国家能源开发、水电建设的方针和政策,正确处理需要与可能、近期与远景、水电与水利、水电与其他电源、干流与支流、上游与下游、水土和生物资源利用与保护等方面的关系。

(2)从实际出发,重视调查研究和基础资料工作。水文、泥沙、地形、地质等自然特性以及电力系统、社会经济现状和发展计划等资料,是进行水能规划的重要依据。规划成果的可靠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基础资料的准确性。

(3)全面规划,综合利用。通盘考虑各部门、各地区的要求;妥善处理发电与防洪、灌溉、供水、航运、水产等部门的关系,统筹兼顾,力争一水多用,一库多利;尽量避免对自然环境的损害,减少水库移民和淹没、浸没损失,以国民经济总体利益最大化为目标,因地制宜地拟定多种形式的梯级水电开发或跨流域水电开发方案,并通过方案比较,进行优选。

(4)讲求经济效益,重视社会、环境效益。把做好经济计算和分析比较作为方案优选的重要手段。具有综合利用效益的水电站,其投资费用要在各受益部门之间分摊(参见水利工程费用分摊)。对选定的开发方案和近期工程,要从国民经济全局出发,认真贯彻国家环境保护法和水法、电力法等法律法规,作出全面的经济评价和社会、环境效益评价。

规划方法和步骤

(1)调查研究。搜集整理规划所需的自然、社会、经济资料,可能供电范围内的能源结构,电力系统现状和近期、远景用电要求,电力系统规划概况,以及河流综合利用要求。

(2)拟定梯级开发方案。根据河流实际情况、综合利用要求和电力系统规划,研究多种形式的梯级开发方案。在拟定方案时,一般认为:①除局部河段由于淹没损失或其他原因不宜开发外,要尽量使各级水库首尾衔接,以充分利用天然落差;遇到不允许淹没的河段,应尽可能插入引水式水电站或径流式水电站。②因地制宜考虑控制性工程。在河流上游修建调节性能好的大型水库(称龙头水库)通常是比较理想的:上游水库的调节流量可同时为下游各级水电站所利用,可提高下游各级水电站的保证出力和发电量。

(3)选择合理的梯级开发方案。针对拟定的各个梯级开发方案,进行水利计算、水能计算、经济计算,并就其对环境和社会的影响,作出初步评价。通过技术、经济、环境、社会、政治等方面的综合分析,提出推荐方案。

(4)选择梯级开发程序,确定近期工程。

水能规划往往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资料的积累、已建工程的实践及各综合利用部门要求的变化,需不断加以修订,使之更趋完善合理。

  
编辑认证
×
尊敬的用户:

您好,目前词条编辑功能只对实名认证的专家用户开放,若您有意向进行百科词条的编辑,请先进行专家认证。提交申请后,我社工作人员会尽快安排审核,请您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