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工程土地资源保护
编辑基本信息
对水利工程建设中由水库淹没、施工占地、移民迁建以及环境改变引起的土地利用变化所采取的土地补偿、防护、土壤改良等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
保护设计考虑的因素包括:①水利工程建设对土地资源带来有利影响,如:防洪工程有效保护了下游土地免受洪水淹没;灌溉工程有利于减轻土地盐碱化;排水工程有利于避免土地发生潜育化和沼泽化等。②水利工程建设对土地资源的不利影响,如:工程施工占地、水库淹没使土地资源减少;水库蓄水后由于局部水文地质环境条件发生改变,使库尾农田发生浸没;移民搬迁建房、集镇迁建及基础设施建设占地;移民安置区的土地开发及专项设施建设引起的水土流失;不合理灌溉导致土壤次生潜育化、次生盐碱化及沼泽化等。
中国在建设项目开发等活动的土地资源保护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法律、法规和条例,如《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防洪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等,并要求在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中,评价工程对土地资源产生的不利影响,针对不利影响提出相应的减免措施与建议。有关的地方性法规也对土地资源保护作出了具体规定。
保护内容
①对受水库浸没的库尾地段,经方案比选后,采取排水、控制地下水水位等工程防护措施。②对工程建设引起水土流失的地区,采取护坡、排水、挡渣墙、拦沙坝等工程措施或工程措施与植物措施相结合进行治理。③对施工迹地采取绿化和土地复垦措施,恢复土地使用功能。④对移民安置区土地开发采取坡改梯、修筑谷坊、坝地等措施,减轻水土流失。⑤对水利工程导致的土壤次生潜育化和沼泽化,采取修建撇洪沟、排水沟、田间沟及涵闸、泵站等工程进行排水。⑥工程建设造成地表及地下水资源减少导致土地沙化时,采取修建渠道防渗工程、农田排水工程等保水固土措施,控制地下水水位;多施农家肥,减少化肥和农药使用量,以及选择耐盐碱植物对土壤进行生物改良;在作物配置上采取轮作、间作或套种措施,建立防止盐碱化的生态农业。⑦污水灌溉,过度施用农药、化肥,清淤底泥等造成农田土壤污染时,采取控制和消除污染源、增加土壤环境容量和自净能力、对底泥合理安排堆放位置或施用化学物品等处理措施。⑧制定工程调度运用方案进行合理灌排,防止大蓄大灌。⑨对大于25°的坡耕地退耕还林还草;对小于25°的坡耕地建设梯田或改进耕作措施,减轻水土流失。
监测管理与研究
①开展地表水、土壤水、地下水及土壤有毒有害物质和盐碱的动态监测;②制定和完善水利工程的土地管理法规;③在水利工程的环境保护规划中进行土地资源保护规划。
深入开展水土保持及土壤有毒有害物质迁移转化规律等方面的研究。如水土保持方法、关键林木的研究,土壤改良措施的研究,灌溉利用处理后污水的研究,以及防止土壤盐碱化、沼泽化、潜育化研究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