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百科

钱塘江

编辑
所属类别:主要河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钱塘江
外文名称:

中国浙江省最大河流,古名“浙江”,下游杭州附近称“之江”。河口段涌潮,闻名于古今中外。

钱塘江有北、南两个源头。北源新安江,河流长于南源,源头在安徽省休宁县六股尖的东坡;南源兰江,集水面积为北源的1.7倍,源头在休宁县青芝埭尖北坡。两源在浙江省建德县梅城镇汇合后称富春江。在杭州市附近接纳浦阳江以后,称钱塘江,澉浦以下习称杭州湾,在上海市南汇芦潮港闸与浙江宁波市镇海外游山之间的连线断面处注入东海(参见彩图Ⅰ—13)。流域内主要支流有江山港、乌溪江、金华江、分水江、浦阳江和曹娥江(见图)。从北源源头到入海口全长668 km,流域总面积5.56万km2 ,其中包括浦阳江以下河口水域面积5 690 km2。总面积中,浙江省境内4.8万km2,其余分属安徽、上海、江西、福建等省(直辖市)。

钱塘江水系示意图

Ⅰ—13 钱塘江入海口卫星假彩色影像图

说明:蓝色、黑色-水体;红色-庄稼植被;暗灰色-潮湿裸地;黄灰色-潮温裸地 水利部遥感中心供稿

流域四周除东北面向东海外,余均为群山环抱,以黄山、天目山、四明山、大盘山、仙霞岭分别与长江水系和浙东南诸入海小水系相分隔。流域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山丘多、平原少,除富阳以下有一片较大河口平原以外,河谷间也散布若干小平原,其中最大的一片为金衢盆地,面积3 500 km2。钱塘江河口河道平面呈喇叭状,底部存在庞大的纵向沙坎。东海潮波进入杭州湾以后,受河道平面上急剧收缩与河床底部大幅度抬升双向约束的影响,潮位抬高,潮差增大,其最大值达8.93 m,到海宁尖山附近,形成“壮观天下”的涌潮(参见彩图ⅩⅦ—34、35)。涌潮动力强劲,推进速度达6~7 m/s,最大点流速实测达12 m/s。

ⅩⅦ—34 钱塘江海潮——一线潮

陈建华摄

ⅩⅦ—35 钱塘江海潮——回头潮

陈建华摄

钱塘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在1 200~2 200 mm之间,自西南向东北递减,一年中4~7月为梅雨季,7~10月为台风季。多年平均入海径流量441亿m3,水能资源蕴藏量2 820 MW,其中可开发量为2 120 MW。河口共有滩涂资源969 km2

1998年构成钱塘江流域主要部分的浙江省境内30个县(市、区)人口为1474万人,有耕地964万hm2,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发达。

钱塘江历史上洪水、干旱、风暴潮灾害频繁。如1955年,潮区界芦茨埠站出现有记载以来的最大洪峰流量2.9万m3/s,接近100年一遇,江山以下至富阳,众多沿江城市水淹二三天,淹田约14万hm2。钱塘江河口潮流动力强大,冲淤多变,摆动剧烈,两岸海塘常遭破坏,海潮对钱塘江河口两岸造成的灾害,史不绝书。为保护两岸千万亩繁荣富饶平原和人民生命的安全,历史上修建了规模宏伟的海塘工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钱塘江流域内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工程。20世纪末,流域内共建成水库2200余座,其中大中型水库60座,总库容286.7亿m3;建成一批大中小型水电站,其中新安江水电站装机660 MW,富春江水电站297 MW。兴建了大量的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和机电排灌站,使80%以上的耕地有了灌排设施。海塘、堤防得到了全面的整修,抗灾能力有较大的提高,1 192 km江堤防洪标准达到10~50年一遇,519 km海塘防潮标准达到50~100年一遇,其中杭州市区范围内的海塘已达500年一遇防潮标准。对钱塘江河口段采用围涂和治江相结合的办法,自杭州到海宁新仓全长67 km河段,从河宽2~22 km缩窄到1~4 km,全河口区围涂10万hm2,并稳定了江槽,改善了沿江两岸的排涝条件。素有浙江省小黄河之称的浦阳江,经过治理大大提高了农田和沿江城镇的防洪、排涝、抗旱能力,保障了浙赣铁路的行车安全。此外,金衢盆地开发水源,开垦荒丘,已成为浙江省第二商品粮基地。

  
编辑认证
×
尊敬的用户:

您好,目前词条编辑功能只对实名认证的专家用户开放,若您有意向进行百科词条的编辑,请先进行专家认证。提交申请后,我社工作人员会尽快安排审核,请您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