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河
编辑基本信息
世界第一长河,非洲东北部的一条重要国际河流。尼罗河南北流向纵贯非洲东北部,注入地中海。上源为卡盖拉河,源于布隆迪南部山区,北流至坦桑尼亚、卢旺达、乌干达三国交界处,再向东流入维多利亚湖。自湖的北端流出后称维多利亚尼罗河。北流进入基奥加湖,出口后西流经卡巴雷加瀑布,入艾伯特湖。湖的北端出口为艾伯特尼罗河。北流至尼穆莱,接纳右岸支流阿苏瓦河后,进入中游,称白尼罗河。白尼罗河沿东非裂谷北流,河谷狭深,多急滩瀑布。自博尔往北,流经平浅的沼泽盆地。出盆地后,接纳右岸支流索巴特河,再流至喀土穆,与右岸来的青尼罗河汇合后称尼罗河,进入下游地区。再北流接纳右岸支流阿特巴拉河后,直到河口无旁侧支流汇入。尼罗河全长6 671 km,流域面积287万km2,干支流流经布隆迪、坦桑尼亚、卢旺达、乌干达、肯尼亚、刚果民主共和国、埃塞俄比亚、苏丹和埃及等9个国家(见图)。
尼罗河水系示意图
尼罗河自苏丹的喀土穆至埃及的阿斯旺河段为沉积岩区,河谷狭窄,共有6处瀑布,蕴藏有丰富的水力资源。尼罗河在阿斯旺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40亿m3,即为尼罗河的总水量,因为自然地理影响,尼罗河水量自南向北递减。埃及于1902年建有老阿斯旺水库。1970年,在老阿斯旺水库上游7 km处建成坝高111m的阿斯旺高坝,形成库容为1 689亿m3的
尼罗河流域东南部为埃塞俄比亚高原,年降雨量1 000~1 500 mm,是尼罗河流域最重要的降雨中心,为尼罗河干流提供了89%的年径流量。每年7~9月为“大雨期”,10月至翌年2月为干季。尼罗河干流上游地处赤道两侧,雨量充沛,年降雨量1 200~1 300 mm。从尼穆莱向北,雨量递减,雨季缩短。尼罗河穿过苏丹中南部,从热带稀树草原过渡到半荒漠区,年降水量也从蒙加拉的946 mm,减至喀土穆的167 mm。由于沼泽广泛分布,蒸发量大,水量损失严重。从喀土穆往北,降雨量急剧减少,至开罗年降雨量不足25 mm。自开罗至河口,由于受地中海气候影响,年降雨量逐渐增加至200 mm。从喀土穆至河口,河流穿过热带沙漠区,降雨稀少,蒸发强烈,是一个径流上完全依靠上游补给的沙漠失水区。入海口处多年平均径流量为810亿m3,其中60%来自青尼罗河,32%来自白尼罗河,8%来自阿特巴拉河,但洪水期和枯水期来水所占比例有很大变化。在洪水期,青尼罗河占68%,白尼罗河占10%,阿特巴拉河占22%;在枯水期,青尼罗河占17%,白尼罗河占83%,而阿特巴拉河无径流汇入。水资源的这种季节变化,与各河流域的降水特点有密切关系。
尼罗河三角洲是古埃及文明的发祥地,是现代埃及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早在公元前3000多年,埃及人民即利用尼罗河洪水漫灌农田,对埃及农业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20世纪初乌干达、苏丹、埃及等国开始在尼罗河干支流上修建各种水利工程,并逐渐改进灌水措施。尼罗河流域已有大型水闸7座、大坝10座,水电装机容量2 901 MW,全流域灌溉面积454.8万hm2,主要分布在埃及和苏丹两国。阿斯旺以下和上中游的许多河段可通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