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百科

濛洼蓄洪工程

编辑
所属类别:著名防洪工程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濛洼蓄洪工程
外文名称:

淮河上中游交界处的分蓄超过淮河河道安全泄量超额洪水的蓄洪工程,位于安徽省阜南县淮河北岸。蓄洪区西起洪河口,东至南照集,南临淮河,北靠濛河分洪道,四面环水(见图)。蓄洪区面积180km2,计划蓄洪水位27.66m,蓄洪量7.5亿m3。1951年11月开工,1952年汛前完成围堤工程,1953年7月完成其他主体工程。

濛洼蓄洪区位置示意图

防洪作用与任务

濛洼蓄洪工程与沿淮其他行蓄洪区是共同保障淮北平原防洪屏障淮北大堤安全的防洪工程。在历史上由于黄河多次夺淮,淮河河道严重淤积,加之洪水出路不畅,洪水灾害不断发生,淮河中游河段是洪水灾害最为频繁的河段。淮北平原共有耕地66.67万hm2,人口约500余万,是重要的农产区和煤炭能源基地。淮河中游河道的安全泄洪能力与上游频繁而巨大的洪水来量很不适应。上游来量常在5000m3/s以上,最大达17 600m3/s,而河道仅能安全通过约5000m3/s。因此,1951年治淮委员会在《关于治淮方略的初步报告》中提出修建濛洼蓄洪工程。

工程组成

主要有蓄洪区围堤及区内工程、王家坝进洪闸、曹台子退水闸组成。

围堤及区内工程

①堤防。南面濒临淮河干流,堤长51km,北面濒临濛河分洪道,堤长44km,堤顶宽8m,内外边坡1∶3,堤顶高程31.28~30.1m。②避洪安全措施。区内有耕地1.2万hm2,人口14.8万人。沿蓄洪堤及蓄洪区内建有庄台127座,总面积217.9万m2,共有定居人口约12.52万人;保庄圩1处,面积1.5km2,有定居人口约1.58万人;蓄洪区内有居民约0.7万人,因庄台居住不下,搬迁到庄台下居住,分洪时需临时转移。③排灌工程。蓄洪区内建成上堵口排灌站,装机12台,总容量2.960mW,排涝流量34.5m3/s,灌溉流量12.5m3/s,1992年又建成老观巷排灌站,装机4台,各1.250mW。

王家坝进洪闸

1953年7月建成,闸底高程24.16m,净宽104m,共13孔,孔径8m×4.5m,用弧形钢闸门控制,闸前设计水位28.3~28.66m,最大进洪流量1 626m3/s。

曹台子退水闸

1975年建成,有2个深孔和26个浅孔,闸底高程深孔为19m,浅孔为20m,孔径5m×8.5m,用双曲门控制,最大泄流量2000m3/s。当淮河水位低于蓄洪区内水位时,开启曹台子退水闸退水。

运用程序与效果

当淮河王家坝水位达29.0m(1998年以前为28.3 ~28.66m)时,由国家防汛抗旱总指挥部下达命令,开启王家坝闸分洪。自建成以来,,濛洼蓄洪区先后10年17次运用,对降低下游河道水位,减轻淮北大堤等堤防防洪压力,发挥了很大作用。如1968年,淮河上游王家坝站洪峰流量17 600m3/s,经濛洼等蓄洪区调蓄后,润河集站洪峰流量只有7 780m3/s,大大削减了洪峰流量,从而保证了淮北大堤的安全。1991年、2003年等濛洼蓄洪区也发挥了很大作用。

存在的问题与展望

①蓄洪区运用过于频繁,平均约4年一遇,蓄洪后1.2万hm2耕地尽遭淹没,群众的生产很不安定。②蓄洪区围堤标准低,质量差,1954年和1968年淮河干流发生超标准洪水,围堤漫溢决口几十处,堵复质量不好,堤身存在的许多隐患未得到彻底处理。③管理困难,由于濛洼蓄洪区生产落后,居民生活困难,同时由于人口不断增加,庄台上房屋密集,环境恶劣,许多人到堤上和庄台下面的平地建房居住,一旦蓄洪运用,需临时迁移安置,增加蓄洪区管理运用的困难。随着淮河干流行洪通道的扩大和堤防的加固,濛洼蓄洪区的蓄洪机遇将会减少。

  
编辑认证
×
尊敬的用户:

您好,目前词条编辑功能只对实名认证的专家用户开放,若您有意向进行百科词条的编辑,请先进行专家认证。提交申请后,我社工作人员会尽快安排审核,请您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