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百科

湟水

编辑
所属类别:主要河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湟水
外文名称:

中国黄河上游流域面积最大的支流。湟水名称始于汉代,宋代又称宗河、邈川水。位于青海省东部,西临日月山,北依祁连山,南隔拉脊山与黄河干流为邻,地处青藏高原与黄土高原的交接地带。流域总面积32 863km2,其中青海省29 063km2,占88.4%;甘肃省3 800km2,占11.6%。湟水分为湟水干流和主要支流大通河,其流域面积分别为17 730km2(其中青海为16 120km2)和15 133km2。总人口280万人,耕地约40万hm2,90%分布在湟水干流。

湟水水系示意图

由于地质构造的制约和水系发育的综合结果,形成祁连山、达坂山、拉脊山与大通河、湟水干流的“三山两谷”。祁连山与达坂山之间为大通河狭长条状谷地,山高谷深,林草繁茂,人烟稀少,水资源丰富,具有青藏高原的特点。达坂山与拉脊山之间为湟水干流宽谷盆地,黄土深厚,人口比较稠密,水资源短缺,呈现出黄土高原特点。由此形成了流域内干流与支流并行,自然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迥然不同的两种地理景观区。

湟水干流发源于青海省海晏县,河源海拔4 200m,干流全长374km;流经湟源、湟中、西宁、互助、平安、乐都、民和等县(市),于甘肃永登县傅子村注入黄河,入黄海拔1 565m(见图)。流域内为干旱半干旱气候,河川径流由降水和融冰雪水混合补给,湟水干流与大通河汇合口以上多年平均年径流量21.5亿m3,80%集中于5~9月,多年平均输沙量2 050万t。湟水干流水系发达,有百余条大小支流汇入。各支流在源头至脑山地区水质大都较好,含沙量小,而流到浅山地区后,水土流失严重,含沙量较大,水质变差。

湟水干流地区水利开发始于西汉,是青海省国民经济发展的主要地区,已建成万亩以上灌区34处,库容100万m3以上的水库24座,灌溉面积10万hm2。湟水干流地区土地只占全省面积的2%,而人口和耕地都超过全省的一半,集中了全省大部分工业企业,省会西宁市位于流域中游。各行业年总用水量已超过10亿m3,水资源利用率占湟水干流的50%以上。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有:浅山区水土流失严重,资源型水资源短缺,干流及主要支流的水质已受到不同程度的污染,其中西宁段及其以下尤为严重。

湟水最大的支流大通河位于湟水流域的北部,呈长条状贯穿于祁连山和达坂山之间,于青海民和县享堂注入湟水。大通河和湟水干流相比,河道长,水量大,水质也好;大通河与湟水干流汇合口以上多年平均径流量30.05亿m3,水资源较为丰富而本流域开发利用程度较低。青海、甘肃两省在实施和规划跨流域调用大通河水资源,已经实施的有甘肃省的“引大入秦(秦王川)”工程,设计年调水量4.43亿m3;甘肃省的“引硫(硫磺沟)济金(金昌市)”工程,设计年调水量0.4亿m3左右;规划有“引大济湟(水)”、“引大济西(西大河)”等工程。

  
编辑认证
×
尊敬的用户:

您好,目前词条编辑功能只对实名认证的专家用户开放,若您有意向进行百科词条的编辑,请先进行专家认证。提交申请后,我社工作人员会尽快安排审核,请您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