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经营管理
编辑基本信息
对供水系统生产总过程(生产、流通、分配、消费)的各项经营活动进行计划、组织、指挥、调节和监督等一系列工作。供水系统的功能是运用本系统的工程设施,调节、控制、合理分配水资源,尽最大可能按照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需要供水,产生社会、经济和环境效益,并从用水户取得经营收益或补偿。供水经营管理的目的是充分发挥供水工程经济效益,主要任务是降低供水成本,增加供水效益,满足对水的基本需求;运用经济手段,促进节约用水和用水定额管理,依据水的质量和服务制定水价;使投入供水系统的资金得到良性循环,实现供水的可持续发展。
工作内容
供水包括工业供水、城乡供水、水资源严重短缺供水困难地区的人畜饮水。供水经营管理工作的内容有:①优选供水方案,编制供水计划,签订供水协议(合同),并组织实施。②核定供水系统的固定资产、流动资金,按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和有关政策、法令,研究测算本供水系统的供水成本、供水价格,制定水费征收管理办法并按照执行。③加强经营管理,实行经济核算,降低供水成本,提高经济效益,保证供水系统资产保值、增值。④建立经营管理责任制和相应的考核、奖惩制度,工业和城市供水要按企业管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乡镇供水贯彻“谁建、谁有、谁管”的原则,实行不同形式的经济承包制。⑤进行供水的计量、定额、统计和信息管理等基础工作。⑥通过各种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筹集资金,征收水费,组织经营收入,用于供水工程的大修、更新、改造或扩建,维持工程的简单再生产和扩大再生产。⑦制定和贯彻有关的经营管理法规,用以指导供水的经营管理工作和保护供水单位及用水户的合法权益。通过科学合理地制定投资、价格、收费等经济调节政策,把供水推向市场,使其按照价值规律、商品形成要素进行生产和流通,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建立供水良性运行机制。
中国供水经营管理概况
中国历史上以农业供水为主。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在一个时期内,中国水利工作的重点集中在工程建设上,对已建工程的经营管理重视不够。1949~1964年在全国范围内兴建了大批水利工程,有的征收少量水费,或征收一部分水利粮,或由群众负担一定的维修工程用工,但基本上实行无偿供水,水利管理单位的经费和工程维修费基本靠国家拨付的水利事业费解决。1965年国务院批转了水利电力部制定的《水库工程水费征收、使用和管理试行办法》,改变了水利工程无偿供水的状况。1979年以来,国家把重点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强调按经济规律办事,讲究经济效益。80年代初开始了全国性的水费改革。1985年国务院发布了《水利工程水费核订、计收和管理办法》,使中国的供水进入了有偿供水、核算成本、按量收费的新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