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百科

长江

编辑
所属类别:主要河流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长江
外文名称:

世界第三长河,中国第一大河,与黄河、淮河、海河、珠江、松花江、辽河通称为中国七大江河。长江发源于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主峰各拉丹冬雪山西南侧,干流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11省(自治区、直辖市),在上海市崇明岛入东海(参见彩图Ⅰ—3)。支流伸展到甘肃、陕西、河南、贵州、广西、广东、福建、浙江8省、自治区。长江流域面积180万km2,干流长6 397km,仅次于尼罗河和亚马孙河,居世界第三位。

Ⅰ—3 长江流域示意图

长江水系示意图

长江江源为青海省沱沱河(参见彩图Ⅰ—22),与南支当曲汇合后为通天河,继与北支楚玛尔河相汇,于玉树县接纳巴塘河后称金沙江,在四川宜宾附近岷江汇入后始称长江。长江在宜宾至湖北宜昌间,又称川江;从湖北的枝城到湖南的城陵矶段,又称荆江;江苏镇江以下因古代有扬子津和扬子县(今扬州)故亦名扬子江,国际上对长江普遍使用英文译名Yangtze River。

Ⅰ—22 长江源——沱沱河

董保华摄

长江流域位置在24°27′~35°54′N,90°33′~122°19′E之间,跨越11个纬距,32个经距,呈东西长,南北短的流域形状。流域地势西高东低并呈现三大阶梯状:一级阶梯包括青海南部高原、川西高原和横断山高山峡谷区,一般海拔3 500~5000m;二级阶梯为秦巴山地、四川盆地、云贵高原和鄂黔山地,一般海拔500~2000m;三级阶梯由淮阳山地、江南丘陵和长江中下游平原组成,一般海拔均在500m以下。长江流域的地貌类型复杂多样,高原、山地和丘陵盆地占84.7%,平原面积仅占11.3%,河流、湖泊和水库约占4%。

长江干流宜昌以上为上游段,长约4 504km,控制流域面积100万km2。该河段落差大,峡谷深,水流湍急,主要支流有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等,水力资源十分丰富;金沙江石鼓以下的虎跳峡(又称虎跳涧)是著名的峡谷(参见彩图Ⅰ—25),长16km,落差170m,山高谷深,高差达2 500~3000m,最窄处河宽仅30m,是世界上罕见的大峡谷;长江三峡(瞿塘峡、巫峡、西陵峡),西起重庆市奉节白帝城,东迄湖北省宜昌市南津关,长192km,河谷深1000~1 500m,具有修筑高坝的地形、地质条件。从宜昌到江西省湖口为中游段,长955km,流域面积68万km2。中游进入广大平原,河道比降变缓,与众多湖泊相连,其间主要支流清江,汉水,洞庭湖湘、资、沅、澧四水,鄱阳湖赣、抚、饶(鄱)、信、修五河也通过两湖汇入长江。从湖口到入海口为下游段,长938km,流域面积12万km2。该段江宽水深,比降平缓,安徽省大通以下为感潮段,挟沙能力减弱,在江道内形成大小不等的数十处江心沙洲,其中位于长江口的崇明岛,面积1 083km2,是中国最大的冲积岛,也是中国第三大岛。长江三角洲水网稠密,河湖纵横,是中国重要的稻谷和淡水鱼产地。太湖位于长江南岸三角洲。

Ⅰ—25 金沙江虎跳峡

董保华摄

长江水系庞大,有支流7000余条,流域面积1000km2以上的支流有437条;流域面积1万km2以上的支流49条,其中雅砻江、岷江、嘉陵江、乌江、湘江、沅江、汉水、赣江等流域面积均在8万km2以上。

流域内大部分地区处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雨量充沛。全流域多年平均年降水量约1 100mm,长江口多年平均年径流量约9 760亿m3。干流总落差5 400m,干支流水力蕴藏量约268 GW,可开发的水力资源为197GW。干支流通航河道3600余条,通航里程5.7万km。其中,1000t级以上航道3042km,500t级航道1596km,300t级航道2108km。长江干流宜宾新市镇以下2900km,可全年通行轮船,万吨海轮可直达南京,丰水期可抵武汉。可供养鱼的淡水面积190余万hm2,是中国最重要的淡水鱼基地,产量占全国的60%以上。长江还拥有国家一级保护珍稀鱼类中华鲟、扬子鳄。2000年,全流域有人口4.27亿人,耕地2237万hm2,土质肥沃,适宜于多种农作物生长,粮食产量约占全国总产量的35%左右,水稻产量约占全国的55%,是中国重要的粮食产地。

长江流域降水丰沛,但时空分布不均。汛期暴雨集中,易生洪涝;降水不能满足作物需水时,又导致旱灾。长江中下游经常发生洪水灾害,据历史记载,自西汉到清末(公元前206年~公元1911年)2000多年间,发生洪水灾害214次,平均10年一次。1921年以来,发生较大洪水共12次,其中1931、1935、1954年和1998年的洪水灾害尤为严重。中下游平原,除受洪灾外,还常遭受渍涝灾害(参见长江洪水)。上游云贵高原、四川盆地和中下游丘陵地区旱灾也很频繁(参见长江水利史)。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综合治理长江,取得了很大成就。截至2000年,整修、加高加固荆江大堤、同马大堤、无为大堤等以及下游干流江堤3 600km,支堤、民堤约6万多km;修建了荆江分洪区、汉水杜家台分洪区、洪湖隔堤等大小40处分蓄洪区,安排分洪容量500余亿m3;进行了下荆江裁弯取直和中下游河道整治。1998年大水以后,沿江主要干堤进一步得到整修加固,为了消除重要堤防隐患,建设隐蔽工程。全流域已建成大中小水库4万余座,总库容1 500多亿m3,其中大型水库132座,总库容1 018亿m3;机电排灌站24万余处,装机9 350mW。20世纪末,荆江大堤约能防御10年一遇洪水,如利用荆江分洪工程,上荆江可防御40年一遇洪水。武汉市堤防、无为大堤等重要堤段能防御约20年一遇的洪水,运用分蓄洪区后,可防御1954年型洪水。三峡水利枢纽建成后与堤防、蓄滞洪区和支流水库联合运用,遇100年一遇洪水,可不使用荆江分洪区,将改变长江中游防洪的被动局面。2000年流域内有效灌溉面积约1 492万hm2,占耕地面积的62%;除涝面积约402万hm2,占易涝面积的85%。全流域已建和在建大中小型水电站总装机容量约42 700mW,年发电量1 912亿kW·h; 已建的大型水电站主要有:长江葛洲坝(2 715mW)、雅砻江二滩(3 300mW)、清江隔河岩(1200mW)、沅江五强溪(1200mW)、 汉水丹江口(900mW)和安康(800mW)、大渡河龚嘴(700mW)、白龙江宝珠寺(700mW)、乌江乌江渡(630mW)、大渡河铜街子(600mW)、乌江东风(510mW)、耒水东江(500mW)、赣江万安(500mW)、资水柘溪(447.5mW)、酉水凤滩(400mW)、白龙江碧口(300mW)等;正在建设的长江三峡水利枢纽装机容量18 200mW,年发电量847亿kW·h。长江口正在建设深水航道工程。这些工程大都具有防洪、发电、灌溉、航运等综合效益。其中,葛洲坝水利枢纽是长江干流上修建的第一个拦河水利工程,它不仅提供了大量电能,改善了三峡峡区下段的通航条件,而且在科研设计、施工管理方面,都为大型水利工程的建设积累了经验。

  
编辑认证
×
尊敬的用户:

您好,目前词条编辑功能只对实名认证的专家用户开放,若您有意向进行百科词条的编辑,请先进行专家认证。提交申请后,我社工作人员会尽快安排审核,请您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