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百科

安徽水利

编辑
所属类别:安徽水利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安徽水利
外文名称:

概况

安徽省(简称皖)地处中国华东地区的西北部,位于114°54′E~119°37′E、29°41′N~34°38′N之间。安徽地形西南高东北低、南拱北坦,黄山、九华山逶迤于南缘,大别山脉雄峙于西部,全省总面积139424km2,平原、丘陵、山地各占30%,水面占10%。

安徽处于暖温带向亚热带过渡地带,淮河以南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淮河以北属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全省多年平均降水量750~1800mm,具有南部多于北部、山区多于平原的特点,6~8月份降水占全年的55%左右,是发生大洪涝的危险期。年平均气温14~17℃,全年无霜期200~250d。

全省共辖17个地级市,44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56个县。2000年末总人口5986万人。全省耕地面积422.9万hm2(安徽省统计公报)。安徽是个农业大省,粮食作物以水稻、小麦为主,经济作物主要有棉花、油菜籽、烤烟、茶叶。七种矿产——煤、铁、铜、硫、磷、明矾、水泥石灰岩的储量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2000年,全省国内生产总值达3030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732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1297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1001亿元。全省财政收入290.4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934.6元。

水系及水资源

安徽省河流分属淮河、长江和新安江(钱塘江)水系。境内3条水系共有1级支流63条,2级支流143条,沿江和沿淮地区有湖泊分布。流经安徽境内的淮河干流长430km,历史上受黄河夺淮影响,淮河干流和左岸支流河道淤浅,宣泄不畅。长江在安徽境内长416km(参见彩图Ⅲ—12)。

Ⅲ—12.安徽省水系及工程分布示意图

安徽省当地水资源总量组成及分布(见表)。

安徽省当地水资源总量组成及分布表

安徽省境内水资源量偏少,但过境水量丰富。淮河、长江流入安徽省境内的多年平均入境水量分别为150亿m3、8600亿m3,可弥补省境内区域水资源的不足。

水旱灾害及水土流失

洪涝旱灾是安徽省的主要自然灾害,发生的频率高,在时空分布上经常是水旱交错。据1450~1949年500年资料统计,水灾为2年一遇,旱灾为3.7年一遇。1949年以后,抗御水旱灾害能力有较大增强,受灾范围缩小,但单位受灾面积的损失增大。全省水旱成灾面积多年平均为120.5万hm2,其中水灾占55%、旱灾占45%。全省特大水灾年有1954、1991、1998年,特大旱灾有1966、1978、1994年。1954年全省洪涝成灾面积235万hm2,倒塌房屋402万间,受灾人口1537万人,死亡2674人。1978年旱灾成灾面积172万hm2,受旱面积占全年播种面积的80%,山丘区近400万人吃用水困难。

全省水土流失面积28850km2,占全省国土面积的27.2%,主要分布在皖南和皖西山丘区。水土流失面积中,中度侵蚀占25.9%,强度侵蚀占3.5%。

水利发展

治水历程

传说4000多年前大禹治水疏淮导滞,2500年前孙叔敖在今寿县倡建芍陂(今名安丰塘),秦汉以后修建的舒城七门堰、潜山吴塘堰、徽州鲍南

、吕

、宣州德政陂(今名佟公坝)等,三国时期开始在江淮、沿江实行大规模屯田和围湖造田,隋朝开挖通济渠。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安徽水利事业发展历程大致分为3个阶段:

(1)大规模治淮时期(1950~1957年)。1950年10月,政务院颁发了《关于治理淮河的决定》,确定了“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实施了以修筑淮北大堤为主和主要支流堤防以及涵闸工程建设,初步形成安徽淮北平原的防洪屏障;进行西淝河、濉河等支流低标准整治;实施了五河以下淮河干流和支流

潼河水系的内外水分流工程;先后兴建城西湖、城东湖、濛洼和瓦埠湖4处湖泊洼地蓄洪工程,开辟18处行洪区;建成佛子岭、梅山、响洪甸和磨子潭4座大型山谷水库。皖境长江对年久失修的无为大堤、同马大堤等沿江堤防进行全面堵口复堤和加高培厚、抢护崩岸;兴办皖河下游联圩改道工程;建成董铺、官沟等大中型水库和299座小水库。

(2)艰难曲折中不断发展时期(1958~1977年)。这一时期建成了一批效益显著的大型水利工程,如淠史杭灌区工程,淮北新汴河工程,龙河口、花凉亭、陈村、黄栗树和沙河集5座大型水库,皖东地区驷马山引江灌溉工程;开工建设了茨淮新河、怀洪新河、城西湖进洪闸等一批治淮骨干工程;建成或基本建成中型水库70座、小型水库3738座。但一些地方急于求成,缺少科学规划,工程摊子铺得过大(3年“大跃进”中水利10大工程相继上马)。其后果是许多工程质量差,留下很多后遗症。从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省委确定建设沿江圩区和沿淮商品粮棉基地,加快了电力排灌站建设。1958~1960年实施的淮北河网化工程贯彻了“以蓄为主”的治水思想,偏离了平原地区治水的原则方针,计划开挖土方100亿m3,远远超过淮北人民的承受能力。停止实施“河网化”后,各地对遗留的“半拉子”工程进行了改造、利用,于1961年前后建成的蚌埠闸枢纽、阜阳闸、蒙城闸等河道节制闸,对发展灌溉、供水和渠化航道等方面发挥了良好作用。

(3)蓬勃发展的新时期(1978年以后)。1981、1985年国务院召开2次治淮会议,加强治淮规划工作,筹划一批治淮骨干工程。1991年淮河发生大水,当年国务院治淮会议决定,全流域四省共安排治淮骨干工程18项,安徽省有11项,重点是扩大淮河干流泄洪通道、提高平原骨干河道的排水能力、加强沿淮行蓄洪区建设和湖洼易涝地区治理。1998年长江大水后,根据《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灾后重建、整治江湖、兴修水利的若干意见》,安徽省开展了以加高加固长江主要干堤为中心的大规模水利建设。20世纪90年代,安徽在治淮和长江防洪保安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迈上了新台阶。

水利规划

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安徽省水利部门完成了淮河、长江、巢滁皖、皖南沿江地区等流域综合规划,并适时予以修订和补充,对全省水利发展和建设起了导向和基础作用,以水利规划为依据,建设一批效益显著的水利工程。例如,分步建设淮河中游“蓄泄兼筹”总体防洪体系工程,淠河、史河、杭埠河综合开发和治理,以防洪为主的巢湖流域综合治理,淮北平原开挖新汴河、茨淮新河和怀洪新河3条大型人工河道,形成了安徽淮北地区水系的新格局,以及建设江淮丘陵易旱区的灌溉体系等。

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到2000年安徽省兴建水库4814座,总库容185亿m3,其中大型水库10座、中型水库104座。兴建水闸1998座,其中大、中型水闸307座。修筑堤防19800km,建成万亩以上灌区374处,兴建机电排灌站16300座、装机1524mW,灌溉井16万眼、装机553mW。初步建立了防洪、除涝、灌溉工程体系,基本结束了省内长江、淮河主要堤防在遇中等洪水位即溃破的历史,重要支流堤防的防洪能力得到加强,洪涝灾害得到一定程度控制。全省除涝面积214.8万hm2,占易涝面积的88.9%,其中达到5年一遇以上除涝标准的121万hm2,有效灌溉面积319.7万hm2。解决农村600万人的饮水困难。全省现有水源工程年供水能力为237亿m3,现状中等干旱年需水350亿m3,缺水63亿m3

安徽省水利部门开展水资源保护工作主要是进行常规监测,对一些固定河流断面进行1月1次水质取样化验。此外,根据流域机构或水利部的布置进行专项监测,1997、1999年,配合淮河流域和巢湖流域工业污染源达标排放,按统一布置,对淮河流域36个城镇主要排污口和巢湖水体及主要入湖河流水质及排污口进行调查和监测,上报了监测成果。2000年开展水资源保护规划的编制工作。

防洪

安徽省位于淮河中游和长江下游,受洪水威胁的面积8.05万km2,占全省总土地面积的57.7%;耕地面积340万hm2,占全省总耕地面积的80.4%;人口4361万,占全省总人口的69.4%;占工农业总产值的88.8%。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余年来,安徽省开展了大规模的江河防洪工程建设,初步形成了淮河中游以及皖境长江干流和支流的防洪体系,在历次洪水期间,保障了广大人民生命安全和社会经济稳定发展。

(1)淮河中游防洪工程体系贯彻执行“蓄泄兼筹”的治淮方针,累计建成大型山谷水库4座、总库容57.3亿m3,中型水库61座、总库容18.6亿m3,小型水库2014座、总库容10亿m3;沿干流利用湖泊洼地修建滞蓄洪工程4处、总容积65.7亿m3;调整水系、疏浚河道、兴建和加高加固堤防7736km;开辟2条分洪新河、17处行洪区以及1条支流分洪道,扩大了淮河中游河道的行洪能力;建成大型水闸29座、中型水闸203座。

(2)皖境长江防洪体系,通过建设堤防和防洪闸、修建水库、整治河道,防洪能力得到加强。共修建无为、同马等干堤765km;支流已建成陈村、花凉亭、龙河口、董铺、黄栗树、沙河集、港口湾7座大型水库,总库容76.1亿m3;中型水库40座、总库容13.5亿m3;修建大型水闸7座、中型水闸52座;开辟滁河中游和裕溪河下游分洪道;建成凤凰颈大型排灌站。

(3)结合江河堤防和城市圈堤建设城市防洪工程。蚌埠、淮南、芜湖、安庆和合肥市现有防洪能力达到20~40年一遇;其他中小城市能防10~20年一遇洪水。

农田水利

从安徽省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开展4种类型地区的农田水利建设。淮北平原建立和完善排水系统,使涝灾进一步缓解;搞好农田防渍,改善土壤水分、通气状况;大力发展井灌和河沟蓄水灌溉;治水改土,改造中低产田。沿江圩区完善沟渠系统,合理利用湖洼调蓄,做好机电排灌站的更新改造和补点增容。丘陵区采取以蓄为主,修塘建库充分拦蓄当地径流,蓄、引、提、调相结合,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推广节水灌溉。山区发展塘坝、小水库、小灌区、小水电和人畜饮水工程。4种类型地区通过综合治理,建设能灌能排的农田水利系统,与水利骨干工程相配套,发挥了较好的效益,至2000年累计实灌农田面积6960万hm2,增产粮食1.47亿t;累计除涝面积3275万hm2,增产粮食5225万t。

城市、乡镇、农村供水

安徽省22个设市城市的自来水工程供水能力为928万m3/d,比20世纪70年代初扩大10倍左右。乡镇供水工程供水能力为198.7万m3/d,使用自来水的人口仅33.8%。1979年以来,城市和乡镇生活和工业用水需求大幅度增长,加上水源地水质污染日趋严重,供水工程投入不足,建设滞后,致使城镇供水供需矛盾突出。70年代开始,将解决农村用水困难列为农村水利工作范围,安徽省已解决农村600万人的饮水困难,占需解决的73.6%。

水土保持

为了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安徽省成立水土保持委员会,建立4处水土保持试验站。20世纪80年代初,安徽省推行小流域水土保持综合治理,因地制宜,采取植物措施、工程措施、农业技术措施等方法,把治理与保护水土资源、改善生态环境、获取经济与社会效益相结合。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通过规划确定全省水土流失重点防治区,为分类指导、分区防治提供依据。选择不同类型地区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项目示范工程,加强预防监督,有效地控制了水土流失,改善了流失地区的生态环境。到2000年,全省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70.7万hm2,其中小流域综合治理面积46万hm2。各项治理措施的实绩是:营造水土保持林91.6万hm2,修建水平梯田12.3万hm2,建成沟坝地12.7万hm2,种草1.1万hm2,其他措施53万hm2

水力发电

安徽省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大别山区、皖南山区,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3980mW,可开发量1230mW,其中装机25mW以下小水电站的可开发量达720mW。安徽省水电建设起步于20世纪50年代,先后建成佛子岭、梅山、响洪甸、花凉亭、陈村、磨子潭、毛尖山、纪村等水电站。尚可开发25mW以上水电项目有港口湾(基本建成)、白莲崖、牛岭、郑家湾水电站。全省已建8座中型电站,总装机容量376mW;已建成小水电(装机容量25mW以下)810座,总装机容量239.4mW。

内河航运

全省以长江、淮河为航运干线,其他主要河流均有一定通航能力。水利建设为全省新增航运里程1539km,其中开挖新河、灌溉干渠的通航里程690km,大型水库库区航线849km。水利设施还改善航运条件,变季节性通航为常年保持2m左右航深的航道1971km。

水利改革

1979年以后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水利改革不断深入。水利法制建设和建立多元化、多层次的水利投资体系已初见成效,加快了水利的立法进程和拓宽水利投资渠道。同时积极探索水务管理体系改革、水利管理体制与运行机制改革、小型水利工程产权制度改革,以及以优质高效为目标,进一步强化行业服务功能等方面均取得明显进展。

机构与队伍

在2000年的政府机构改革中,安徽省人民政府明确省水利厅是主管全省水行政的省政府组成部门。省水利厅机关总编制100名,其中行政编制81名。厅机关内设12个处(室)。厅直属单位有27个,共有职工13640人。省辖17个市和104个县(市、区)水利机构共有职工(含乡、镇水利员、水保员)43900人。

展望

21世纪前10年,安徽省水利发展的基本思路是:全面规划、统筹兼顾、标本兼治、综合治理,坚持兴利除害结合,开源节流并重,防洪抗旱并举,下大力气解决洪涝灾害、干旱缺水和水污染问题,促进全省经济社会的进步。从6个重点方面推进全省水利现代化和可持续发展的进程:①加强防洪保安基础设施,以流域为整体、城市和重点保护区的防洪为重点,建立起以堤防为基础、控制枢纽工程为骨干、防汛指挥系统和其他非工程措施综合运用的防洪体系,全面提高长江、淮河及主要支流的防洪标准,使江、淮干流重要堤防达到防御1954年型洪水的标准。②与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相适应,积极探索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有效途径,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在效益和质量上有新的突破,基本实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③优化水资源配置,加强宏观调控,根据水资源承载能力确定合理的工业、城市以及灌溉发展规模和产业结构,协调好生活、生产和生态用水关系。同时,开辟供水水源,加强计划用水和节约用水管理。④加大改革力度,基本实现水利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在县级以上城市推广水务局管理体制和逐步建立健全水权、产权、水价和水市场体系。⑤加强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做好水功能区的划分,以预防和监督为主,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相结合,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水土流失区。强化水质污染源头治理,遏制水环境恶化趋势,保护水资源。⑥加大依法治水力度,基本实现水利法制化建设与水利化进程相适应。

  
编辑认证
×
尊敬的用户:

您好,目前词条编辑功能只对实名认证的专家用户开放,若您有意向进行百科词条的编辑,请先进行专家认证。提交申请后,我社工作人员会尽快安排审核,请您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