盐水楔
编辑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盐水楔
外文名称:
咸淡水在河口相遇交会,当淡水径流量相对潮流较大时,常形成交界面清晰、形态稳定的楔形盐水体。越深入河口,盐水层就变得越薄(见图)。盐水楔多出现在弱潮河口,如中国黄河口、珠江口的磨刀门、美国密西西比河的西南水道等。
河口盐水楔
盐淡水之间的密度差是产生河口盐水楔的根本原因。密度大的海水从底部向上游潜入,盐水楔的推进距离随河流径流量、水深和盐淡水密度差而变化。径流量减小,水深增大以及盐淡水密度差增加,均可使入侵距离增大。但当径流量小到某一程度时,将发生缓混合或强混合,此时盐水楔将被破坏(参见河口混合)。
当密度较小的河水在海水上层下泄时,由于盐淡水之间的交界面的摩擦作用,使盐水楔靠近交界面的部分盐水被挟带下泄。为了维持水体的连续性,需要不断地给下层补偿海水,因此出现近底层为上溯流,其上为下泄流,中间流速为零的界面,从而产生密度环流。
盐水密度环流加大底部涨潮流速,减小落潮底部流速,从而阻止河流底部泥沙向外海排泄,加强河口外泥沙向内输移,使河口地区产生淤积。因此,通常认为盐水楔是造成河口航道严重淤积,形成河口拦门沙的原因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