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图书
标准
视频
百科
专题
登录
注册
个人中心
退出
高级检索
图书
标准
图书
标准
视频
百科
专题
登录
注册
个人中心
退出
水力学、河流及海岸动力学
工程力学、岩土力学、工程结构及材料
水文与水资源
水利工程勘测
水利规划
水工建筑物
更多+
水力学、河流及海岸动力学
工程力学、岩土力学、工程结构及材料
水文与水资源
水利工程勘测
水利规划
水工建筑物
更多+
¥130.00
淮河中游河道水动力数学模型及应用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5.00
地下水动力学实验与习题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78.00
中国海洋能政策研究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2.00
河流工程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8.00
珠江河口若干水利问题探讨与研究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62.00
黄茅海水沙运动研究与工程实践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98.00
实用水力瞬变过程(第三版)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6.00
松辽流域江河重要河道采砂控制指标体系研究与实践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0.00
废黄河三角洲海岸侵蚀过程与整体防护
中国纺织出版社
¥42.00
太湖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5.00
桥涵水文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9.00
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有限差分法 NUMERICAL SIMULATION OF GROUNDWATER FLOW——FINITE DIFFERENCE METHOD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查看更多 >>
¥58.00
胶凝砂砾石材料力学特性、耐久性及坝型研究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5.00
建筑材料检测与实验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58.00
土力学基本原理及应用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28.00
海洋土工程特性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6.00
环渤海耐氯盐水工混凝土技术规范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8.00
农村新型墙体材料选用手册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9.00
土木工程材料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8.00
混凝土统计损伤力学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59.00
岩土力学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2.00
建筑材料应用与检测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58.00
新型电池及电池材料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5.00
砂土非共轴性的空心扭剪实验研究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查看更多 >>
¥34.00
水文信息测报与整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3.00
工程水文与水力计算基础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8.00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2.00
水文分析与计算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00.00
经济社会用水情况调查报告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97.00
HydroBIM-水电工程设计施工一体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20.00
漳卫南运河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研究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8.00
规划水资源论证要点分析与案例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0.00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安全评价与保护实用技术指南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5.00
跨流域调水工程中的水权水市场研究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4.00
农村饮用水水源地污染防控与修复实用技术指南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5.00
旱情遥感监测理论方法与实践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查看更多 >>
¥32.00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78.00
玄武岩纤维水工混凝土及BFRP加固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6.00
基于多源数据的云南土壤墒情监测技术研究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8.00
TRT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与应用研究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8.00
工程测量实用教程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65.00
河床组成勘测调查技术与实践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0.00
桥梁桩基检测技术与实例分析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58.00
土力学基本原理及应用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3.00
桥梁抗震设计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5.00
地形测量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8.00
灌区量水实用手册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4.00
土壤物理与作物生长模型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查看更多 >>
¥34.00
水文信息测报与整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3.00
工程水文与水力计算基础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8.00
岩溶峰丛洼地植被生态需水计算及案例解析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2.00
水文分析与计算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00.00
经济社会用水情况调查报告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85.00
河湖开发治理保护情况普查报告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30.00
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报告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8.00
规划水资源论证要点分析与案例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59.00
全国水库移民工作典型案例汇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68.00
浙江省河流规划研究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8.00
水利系统优秀调研报告(第十五辑)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9.00
国(境)内外农田水利建设和管理对比研究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查看更多 >>
¥36.00
水利工程概论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8.00
高海拔高地应力区水工隧洞及深斜(竖)井施工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55.00
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安全及经济运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1.50
广联达BIM实训教程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30.00
水利工程基本情况普查报告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8.00
TRT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与应用研究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28.00
中国混凝土面板堆石坝30年:引进·发展·创新·超越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08.00
平野苍流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5.00
建筑材料检测与实验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2.00
河流工程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9.00
建筑工程识图与绘图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5.00
工程制图理实一体训练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查看更多 >>
¥130.00
淮河中游河道水动力数学模型及应用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5.00
地下水动力学实验与习题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78.00
中国海洋能政策研究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2.00
河流工程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查看更多 >>
¥58.00
胶凝砂砾石材料力学特性、耐久性及坝型研究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5.00
建筑材料检测与实验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58.00
土力学基本原理及应用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128.00
海洋土工程特性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查看更多 >>
¥34.00
水文信息测报与整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3.00
工程水文与水力计算基础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8.00
区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2.00
水文分析与计算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查看更多 >>
¥32.00
地理信息系统应用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78.00
玄武岩纤维水工混凝土及BFRP加固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6.00
基于多源数据的云南土壤墒情监测技术研究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8.00
TRT超前地质预报技术与应用研究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查看更多 >>
¥34.00
水文信息测报与整编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3.00
工程水文与水力计算基础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28.00
岩溶峰丛洼地植被生态需水计算及案例解析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2.00
水文分析与计算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查看更多 >>
¥36.00
水利工程概论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48.00
高海拔高地应力区水工隧洞及深斜(竖)井施工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55.00
密云水库调蓄工程安全及经济运行关键技术研究与示范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31.50
广联达BIM实训教程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查看更多 >>
A水文
B水资源
C水生态水环境
D水利水电工程
E水土保持
F农村水利
G水灾害防御
H水利信息化
I其他
更多+
A水文
B水资源
C水生态水环境
D水利水电工程
E水土保持
F农村水利
G水灾害防御
H水利信息化
I其他
更多+
SL/T 460-2020
水文年鉴汇编刊印规范
¥98.00
SL/T 247-2020
水文资料整编规范
¥88.00
SL/T 784-2019
水文应急监测技术导则
¥40.00
SL/T 415-2019
水文基础设施及技术装备管理规范
¥40.00
SL 758-2018
水情预警信号
¥20.00
SL 759-2018
径流实验观测规范
¥0.00
GB/T 19705-2017
水文仪器信号与接口
¥0.00
GB/T 15966-2017
水文仪器基本参数及通用技术条件
¥0.00
SL/T 777-2019
滨海核电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28.00
GB/T 35580-2017
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0.00
GB/T 34968-2017
地下水超采区评价导则
¥0.00
GB/T 14848-2017
地下水质量标准
¥0.00
SL 747—2016
采矿业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导则
¥14.00
GB/T 32716-2016
用水定额编制技术导则
¥30.00
GB/T 32716-2016
用水定额编制技术导则
¥0.00
SL/Z 727—2015
流域综合规划后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14.00
SL/T 712-2021
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
¥30.00
SL/T 466-2020
冰封期冰体采样与前处理规程
¥22.00
SL/T 800-2020
河湖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工程技术导则
¥50.00
SL/T 793-2020
河湖健康评估技术导则
¥38.00
SL 733—2016
内陆水域浮游植物监测技术规程
¥16.00
河湖生态环境需水计算规范
¥20.00
SL 219—2013
水环境监测规范
¥56.00
SL/Z 479-2010
河湖生态需水评估导则(试行)
¥22.00
SL 764-2018
水工隧洞安全监测技术规范
¥38.00
SL/T 617-2021
水利水电工程项目建议书编制规程
¥50.00
SL/T 618-2021
水利水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规程
¥62.00
SL/T 619-2021
水利水电工程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64.00
SL/T 171-2020
堤防工程管理设计规范
¥28.00
SL/T 352-2020
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
¥138.00
SL/T 806-2020
水利水电工程水泵基本技术条件
¥32.00
SL/T 291-2020
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
¥56.00
SL/T 804-2020
淤地坝技术规范
¥56.00
SL 773-2018
生产建设项目土壤流失量测算导则
¥98.00
水土流失危险程度分级标准
¥12.00
黄土高原适生灌木种植技术规程
¥20.00
SL 335—2014
水土保持规划编制规范
¥26.00
SL 657—2014
南方红壤丘陵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
¥16.00
SL 665—2014
北方土石山区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技术标准
¥16.00
SL 534—2013
生态清洁小流域建设技术导则
¥18.00
SL/T 533-2021
灌溉排水工程项目初步设计报告编制规程
¥40.00
SL/T 4-2020
农田排水工程技术规范
¥48.00
SL 310-2019
村镇供水工程技术规范
¥62.00
SL/T 246-2019
灌溉与排水工程技术管理规程
¥38.00
GB/T 21303-2017
灌溉渠道系统量水规范
¥0.00
GB/T 20203-2017
管道输水灌溉工程技术规范
¥0.00
SL 334—2016
牧区草地灌溉与排水技术规范
¥20.00
灌溉水利用率测定技术导则
¥12.00
SL 767-2018
山洪灾害调查与评价技术规范
¥38.00
SL/T 808-2021
河道管理范围内建设项目防洪评价报告编制导则
¥24.00
SL/T 778-2019
山洪沟防洪治理工程技术规范
¥28.00
SL 775-2018
水电混凝土结构耐久性评定规范
¥34.00
SL 762—2018
山洪灾害预警设备技术条件
¥20.00
SL 754—2017
城市防洪应急预案编制导则
¥22.00
SL 483—2017
洪水风险图编制导则
¥24.00
GB/T 32135-2015
区域旱情等级
¥18.00
SL/T 809-2021
水利对象基础数据库表结构及标识符
¥70.00
SL/T 803-2020
水利网络安全保护技术规范
¥38.00
SL/T 801-2020
水利一张图空间信息服务规范
¥26.00
SL/T 797-2020
水利空间数据交换协议
¥24.00
SL/T 798-2020
水利信息产品服务总则
¥26.00
SL/T 799-2020
水利数据目录服务规范
¥24.00
SL/T 213-2020
水利对象分类与编码总则
¥24.00
SL/T 292-2020
水利系统通信业务技术导则
¥28.00
SL/Z 503-2016
水利单位管理体系 要求
¥49.00
水利统计通则
¥12.00
水利水电量和单位
¥18.00
SL 1—2014
水利技术标准编写规定
¥20.00
SL 620—2013
水利统计基础数据采集技术规范
¥14.00
查看更多 >>
《南非共和国水法》
南非共和国议会于1998年颁布新的水法。其内容包括解释和基本原则、水管理战略、水资源保护、用水、财务条款、部长和司长的一般权力和责任、流域管理机构、用水户协会、咨询委员会、国际水管理、国家水利工程、坝工安全、进入土地和对土地的权利、观测评估和信息、投诉与争端的解决、违法行为及其纠正、一般条款和过渡条款,共计17章164条。该法的基本原则是可持续性和公平公正用水,这也是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和控制的重要指导原则。该法规定:国家水资源战略的拟定,应当能为全国范围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和控制提出一个整体框架,为水在地区级、流域级和在一个确定的水资源管理区内进行管理提供框架。其内容包括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管理和控制的策略、目标、计划、准则和程序,以及在体制上的安排。各流域管理战略应与国家水资源战略相协调。中央政府对水资源管理负有全面责任和拥有充分权限,水与森林部部长代表国家,在履行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分配、保护和获取等方面负有主要责任。水与森林部应当按照水资源分类体系的要求,确定水资源的等级和水质目标,以便在保护水资源和使用水资源之间能够尽量达到平衡。同时按照所确定的水资源的等级,确定其水的基本需求储备量和生态储备量,并予以公告。凡拥有、控制或占有土地者应当负责采取措施防止水资源污染,否则由流域管理机构采取必要的防治措施,所需费用由责任者承担。对排污者和防治污染的受益者,可以征收排污费。当事人有权在水法许可的范围内申请用水,除现有合法用水、一般授权的许可用水或主管当局认为可以放弃特许的用水(仅限于特定的水源地,指定类别的人员,在规定的地理区域或时间)以外,其他用水一般均须申办许可证。对于缺水地区,或可能很快处于缺水的地区,或必须对目前主要的用水重新审查以实现公平公正用水的地区,主管当局可以要求人们必须申办用水许可证。水主管机构可以授权给申请人以灌溉用水权,并允许其按照水主管机构确定的条件,将该项用水的一部分或全部暂时地转让另一处地产上使用。水与森林部在与公众咨询商讨后,为一些不同地区、不同的用水户制定出有区别的水价政策。用水水费应当用于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用于为实现公平有效分配水源的费用;用于保证遵守规定标准和水管理执法的费用。水与森林部有责任对全国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直接实施管理或授权管理。由部长确定流域管理机构的设立及其权力和责任。流域管理机构是一法人团体,其基本职责包括对水资源情况进行调查和咨询;制定流域开发战略和规划,并加强实施协调;促进社会团体参与辖区内水资源的管理工作等。其费用由国家从各水资源管理辖区内所征收的水费项下拨给,或从其他资金中解决。按照该法的规定,可以建立水法庭。水法庭是一个独立的机构,在南非共和国各个省拥有审判权。此外,该法还对用水户协会、国际水管理、国家水利工程、坝工安全、全国水资源信息系统、投诉与争端的解决以及违法行为及其处罚等方面作了规定。
水政
国家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对水事行使的行政管理工作。水政是水行政管理,即水行政管理部门代表国家对全社会的水事活动进行的管理工作,以维护正常的水事秩序,合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水资源。水政的主要内容是:拟定水政策、法规;监督和监察水工程建设和管理运行;协调处理地区间、部门间的水事矛盾;对全社会的水事活动提供服务和进行检查监督。水行政管理的核心是依法治水、依法管水。主要是建立和完善水行政管理体制和水管理制度,强化对水事活动的监督。中国历代政府多设置水官,主管水政。《管子·度地》记有“诸为置水官,令习水者为吏”,任务是“令之行水道、城郭、堤川、沟池、官府、寺舍及洲中当缮治者”。隋唐以后,历代政府中一般都设有水部(司),属工部,为行政管理机构。另设都水监负责堤防、运河的施工和工程维护管理。明清时期,在黄河等一些重要的河流设置河道总督,负责河防事务,其他的河流由沿河的地方官员兼管河务,负责河道防洪。民国时期,也设有水政部门。世界许多国家设有水政部门。英国早在15世纪诞生了水法,设有相应机构管理,以后发展为水务局统一管理水事活动;日本在建设省设立河川局,负责河川防洪等水事管理;加拿大在环境部下设内陆水管理局,行使对水资源和水环境的管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在各级政府中都设立主管水政的部门,行使水行政管理职责。中央政府管理水政的主要部门是水利部,而水运、城市供水、水污染防治等的行政管理则分别由交通部、建设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负责。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以及地区(市)、县也设立主管水政的厅、局。1988年第6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4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2002年第9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29次会议通过了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水法的颁布实施使水行政管理进入规范化、法制化。《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国家对水资源实行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管理体制。水行政主管部门负责水资源的统一管理和监督工作。流域管理机构在所管辖的范围内行使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和国务院水行政主管部门授予的水资源管理和监督职责。规定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原则,以及水资源统一调查评价、统一规划、统一调度、取水许可、水资源有偿使用等一系列的管理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要求水行政主管部门和流域管理机构对违反水法的行为加强监督检查并依法进行查处。
法国水利机构
法国的水管理分国家级、流域级和地方级。国家水委员会(Comite National de L'eau)由有关机构和国家协会的代表组成,是一个咨询性机构,对制定国家水政策和方针,特别是立法和规章草案提供咨询。国家管理中起主要作用的政府机构是国土规划及环境部(Ministere de l'amenagemert du Territoire et de l'euironment),部内设水利司,负责监督执行水法规、水政策,分析监督水污染情况,制定与水有关的国家标准等。国土规划及环境部在有关地区设有派出机构——环境处。流域委员会(Comite de Bassin)由用水户、地方当局和政府有关部门的代表组成。其主要职责是经地区议会同意后,制定水开发和管理指导纲要,确定各流域的水量、水质均衡管理基本方针,并对次流域的区域范围作出界定。负责协调流域内制定的由水务局负责征收的取水和排污税税率和税基数,五年计划中的优先发展项目以及水务局对公营和私营水净化工程的投资和运行资助方式。1964年建立6个流域委员会。六大流域内分别设立水务局,水务局为具有民事资格和独立核算的政府公立公益机构,主要职责是为流域内的各项公益活动提供便利;保证水资源的供需平衡;实现法律规定的水质标准;改善和开发利用水资源,并负责防洪工作。水务局由董事会领导,董事会成员由地方政府代表、各级用水户代表和国家部门代表组成,各占1/3。地方水委员会(Commission Locale de L'eau)由1/2地方政府代表、1/4用户代表和1/4专家代表组成。负责制定和监督实施水开发和管理纲要。纲要确定地表水和地下水及水生生态系统的用水、开发、水质和水量保护总目标。有关的国家地方行政单位可以联合组成地方水共同体(Communaute Locale de L'eau),以便于实现水开发和管理纲要所确定的目标。地方水共同体有权从事研究、实施和使用一切公益性和紧急性工程和设施。
伏尔加河
欧洲第一大河。发源于俄罗斯莫斯科西北部的瓦尔代丘陵,向东北流至雷宾斯克,转向东南流,至古比雪夫折向南,流至伏尔加格勒后,向东南注入里海,沿途接纳200多条支流,重要支流有右岸的奥卡河,左岸的卡马河(见图)。伏尔加河是一条平原河流,全长3 688 km,河源海拔仅228 m,距河源不远的勒热夫海拔降到162 m,以下3 000多km的河段总落差只有190 m(里海海面低于大洋水面28.5 m),干流平均比降为0.007%,流速缓慢,河道弯曲,河中多沙洲和浅滩,两岸多牛轭湖和废河道,沿途流经森林带、森林草原带和草原带。伏尔加河流域属温带大陆性气候,上游气候湿润,年降水量500~600 mm,径流量大;下游气候干燥,年降水量只有200~300 mm。春季的融雪水是主要的补给来源,最大流量出现在春季,春季的径流量占全年的50%以上。每年11月末开始封冻,翌年4月解冻,封冻期约100~140 d。流域总面积138万km2,占东欧平原总面积的1/3。年入海水量2 520亿m3,占里海来水总量的70%。右岸支流奥卡河发源于中俄罗斯高地,向东北流至下诺夫哥罗德市附近汇入伏尔加河,河长1 478 km,流域面积24.5万km2,河口年平均流量1 230 m3/s。左岸支流卡马河发源于乌拉尔山脉西坡,至喀山城以南汇入伏尔加河,河长2 030 km,流域面积52.2万km2,流域内森林茂密,水量丰富,河口年平均流量为3 760 m3/s。伏尔加河自古比雪夫以下直至河口,在1 000 km的下游河段内有少数短小支流,来水量很少。伏尔加河的航运发达,干支流可通航水道总里程达1.7万余km,承担俄罗斯全国航运总量的2/3,是俄罗斯内河航运的主干道。通过列宁伏尔加河—波罗的海运河可到波罗的海;经白海—波罗的海运河与白海相通;沿莫斯科运河可达莫斯科;通过伏尔加河—顿河运河沟通亚速海和黑海。大型河港有特维尔、雷宾斯克、雅罗斯拉夫尔、下诺夫哥罗德、喀山、乌里扬诺夫斯克、新古比雪夫斯克、萨拉托夫、卡梅申、伏尔加格勒和阿斯特拉罕等。伏尔加河流域各河可开发的水能资源约1 200万kW。伏尔加河和卡马河上已建成的11座梯级水电站总装机容量为11 355 MW,年发电量为399亿kW·h。其中以伏尔加格勒水电站装机2 563 MW为最大,其次为古比雪夫水电站装机2 300 MW。 伏尔加河水系示意图 300多年来,伏尔加河曾发生过20次灾害性春洪(其水位比多年平均水位高出11 ~13 m),其中以1908、1909年和1926年为最大。1908年卡马河卢加站实测洪水流量为12 626 m3/s,受灾地区遍及伏尔加河上中游,受灾人口超过5万,农田一片汪洋。为了抗御洪水灾害,在伏尔加河的干支流上修建了大、中、小型水库807座,总库容1 900.8亿m3,有效库容906亿m3,其中以古比雪夫水电站库容580亿m3为最大。
水权
水资源的所有权和使用权。人类在开发利用水资源中形成复杂的水事关系,依法取得水权,明确规定水权拥有者的权利和义务,并受到保障,是合理分配利用水资源,处理水事法律关系的立足点。因此,水权是水立法、水政策和水管理中的核心问题。中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的水权都渊源于习惯法。水权管理制度的基本原则主要分为河岸权原则、优先占用原则和合理利用的原则。在西欧的罗马法系、大陆法系和英国普通法系的国家都将水权从属于土地所有权,河流沿岸土地的所有者享有河水的所有权或优先使用权,也即河岸权。或者是优先属于先开发者,即优先占有权。随着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水资源,水资源的紧缺和污染的发展,以及水的占有者严重影响了水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和日益增长的水需求,近代世界普遍的趋势是加强政府对水的管理和使用的控制,把水作为一种公共财产。如英国、法国等传统实行河岸权的国家,都已经在20世纪60年代通过法律,确立水资源为国家所有。2002年修订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水资源属于国家所有,水资源的所有权由国务院代表国家行使。”“国家保护依法开发利用水资源的单位和个人的合法权益。”许多国家对“水权”含义的解释实质上是使用权,它是依法取得,并得到法律的保障。水权的拥有者既享有法定的权利,同时承担一定的义务。当水权受到侵害时,国家应当依法排除侵害并使水权拥有者得到相应的补偿。由于水是一种动态的资源,年际、季节间有较大的变化,因此水权是在一定水源保证率下的使用权,在自然来水量低于规定的保证率水量时,其权利不能得到保证。在一定的条件下,国家为了公共利益可以调整其已经取得的水权。由于水资源是一种动态的、多种功能的自然资源,水资源的开发利用必须统筹兼顾上下游、左右岸的利益,水权的行使必须服从流域或区域总体规划,不影响第三者的利益。水权的管理包括水权的组织管理机构和管理规章制度。水权的管理制度包括:资源的评估、水权的取得、纠纷的处理、开发利用的监督管理、水权的转让和水权的调整等。水权的管理必须为一定的管理目标服务,各国在水权分配时都规定了用水的次序。《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规定,开发利用水资源,应当首先满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统筹兼顾农业、工业用水和航运需要。世界各国水权的取得普遍实行许可制度。开发利用水资源,无论是直接从河道、地下、水库取水,或者是利用河流水能发电,都需要申请,经批准取得许可证,方能按照规定的地点、时间和水量取水。对于历史上的用水户则需要进行水权登记,以确认并保护其水权。为家庭生活、畜禽饮用取水和其他少量取水,一般都不需要许可。各国对水权的有效年限的规定差别很大,一般国家都把水权分为临时水权和长期水权。西班牙和意大利法律规定的长期用水权可以到60~70年。在中国取水权由水法规定实行取水许可制度,按照统一管理,分级负责的原则进行管理。在服从统一规划的前提下,由各级水行政主管部门按照管理权限审批取水许可申请并负责监督管理。由于自然原因水源不能满足正常供水要求或国家建设需要时,经国家或地区人民政府批准,可以对用水权进行调整。一些国家法律规定,水权可以依法继承或转让。由于水资源利用日趋紧缺,在澳大利亚等一些国家建立水权市场,实行水权的有偿转让,以调整用水结构,满足社会经济发展中不断增长的水需求。
钱塘江
中国浙江省最大河流,古名“浙江”,下游杭州附近称“之江”。河口段涌潮,闻名于古今中外。钱塘江有北、南两个源头。北源新安江,河流长于南源,源头在安徽省休宁县六股尖的东坡;南源兰江,集水面积为北源的1.7倍,源头在休宁县青芝埭尖北坡。两源在浙江省建德县梅城镇汇合后称富春江。在杭州市附近接纳浦阳江以后,称钱塘江,澉浦以下习称杭州湾,在上海市南汇芦潮港闸与浙江宁波市镇海外游山之间的连线断面处注入东海(参见彩图Ⅰ—13)。流域内主要支流有江山港、乌溪江、金华江、分水江、浦阳江和曹娥江(见图)。从北源源头到入海口全长668 km,流域总面积5.56万km2 ,其中包括浦阳江以下河口水域面积5 690 km2。总面积中,浙江省境内4.8万km2,其余分属安徽、上海、江西、福建等省(直辖市)。 钱塘江水系示意图 Ⅰ—13 钱塘江入海口卫星假彩色影像图说明:蓝色、黑色-水体;红色-庄稼植被;暗灰色-潮湿裸地;黄灰色-潮温裸地 水利部遥感中心供稿 流域四周除东北面向东海外,余均为群山环抱,以黄山、天目山、四明山、大盘山、仙霞岭分别与长江水系和浙东南诸入海小水系相分隔。流域内地势西南高、东北低,山丘多、平原少,除富阳以下有一片较大河口平原以外,河谷间也散布若干小平原,其中最大的一片为金衢盆地,面积3 500 km2。钱塘江河口河道平面呈喇叭状,底部存在庞大的纵向沙坎。东海潮波进入杭州湾以后,受河道平面上急剧收缩与河床底部大幅度抬升双向约束的影响,潮位抬高,潮差增大,其最大值达8.93 m,到海宁尖山附近,形成“壮观天下”的涌潮(参见彩图ⅩⅦ—34、35)。涌潮动力强劲,推进速度达6~7 m/s,最大点流速实测达12 m/s。 ⅩⅦ—34 钱塘江海潮——一线潮陈建华摄 ⅩⅦ—35 钱塘江海潮——回头潮陈建华摄 钱塘江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在1 200~2 200 mm之间,自西南向东北递减,一年中4~7月为梅雨季,7~10月为台风季。多年平均入海径流量441亿m3,水能资源蕴藏量2 820 MW,其中可开发量为2 120 MW。河口共有滩涂资源969 km2。1998年构成钱塘江流域主要部分的浙江省境内30个县(市、区)人口为1474万人,有耕地964万hm2,人口稠密,工农业生产发达。钱塘江历史上洪水、干旱、风暴潮灾害频繁。如1955年,潮区界芦茨埠站出现有记载以来的最大洪峰流量2.9万m3/s,接近100年一遇,江山以下至富阳,众多沿江城市水淹二三天,淹田约14万hm2。钱塘江河口潮流动力强大,冲淤多变,摆动剧烈,两岸海塘常遭破坏,海潮对钱塘江河口两岸造成的灾害,史不绝书。为保护两岸千万亩繁荣富饶平原和人民生命的安全,历史上修建了规模宏伟的海塘工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钱塘江流域内进行了大规模的综合治理工程。20世纪末,流域内共建成水库2200余座,其中大中型水库60座,总库容286.7亿m3;建成一批大中小型水电站,其中新安江水电站装机660 MW,富春江水电站297 MW。兴建了大量的综合利用水利工程和机电排灌站,使80%以上的耕地有了灌排设施。海塘、堤防得到了全面的整修,抗灾能力有较大的提高,1 192 km江堤防洪标准达到10~50年一遇,519 km海塘防潮标准达到50~100年一遇,其中杭州市区范围内的海塘已达500年一遇防潮标准。对钱塘江河口段采用围涂和治江相结合的办法,自杭州到海宁新仓全长67 km河段,从河宽2~22 km缩窄到1~4 km,全河口区围涂10万hm2,并稳定了江槽,改善了沿江两岸的排涝条件。素有浙江省小黄河之称的浦阳江,经过治理大大提高了农田和沿江城镇的防洪、排涝、抗旱能力,保障了浙赣铁路的行车安全。此外,金衢盆地开发水源,开垦荒丘,已成为浙江省第二商品粮基地。
水
一个氧原子和两个氢原子构成的氢氧化合物,分子式为H2O。水一般是无色、无臭、无味的透明液体,常以液态、固态和气态3种聚集状态并存于自然界中,液态称为水,固态称为冰,气态称为水汽(水蒸气)。在101 325 Pa(一个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为100℃,冰点为0℃,4℃时密度达到最大值(1 000 kg/m3),水的比热容为4 186.8 J/(kg·K),是自然界热容量最大的物质;水能溶解许多物质,是最重要的溶剂,而且是一种惰性溶剂,在溶解物质的过程中本身很少发生化学变化。地球上水的分布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8年在《世界水平衡和全球水资源》中公布的数字,地球上拥有体积约13.86亿km3的水,折合全球表面水深为2 717.6m。地球上的水以液态、固态和气态的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机体中。存在于海洋中的水约13.38亿km3,占地球水量的96.536%;南北极和高山区的冰和积雪约0.241亿km3,占全球水量的1.739%;地球上的地下水约为0.237亿km3,占全球水量的1.71%;存在于河流、湖泊和沼泽的水分别约为17.64万km3、1.75万km3和0.21万km3,占全球水量的0.014%;大气中的水气约1.29万km3,生物系统中的生物水只有0.11万km3,两者总共只占全球水量不到0.001%。但是在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主持的“世界气候计划”于1992年公布的数字却略有不同:地球上的水体积为14.590775亿km3,折合全球表面水深为2 860.9m。其中,海洋水约13.715亿km3,占全球水量的94%;南北极和高山区的冰和积雪约0.244亿km3,占全球水量的1.67%;地下水约为0.627亿km3,占全球水量的4.3%;存在于河流、湖泊和沼泽等地表水体中的水约为36万km3,不到全球水量的0.03%;大气中的水气约1.55万km3;存在于生物系统中的生物水约0.2万km3。水循环到达地球表面的太阳能约23%消耗于海洋及陆地表面的蒸发。当空气冷却和存在凝结核时,水蒸气便凝结成水滴或冰晶,是陆地降水的主要来源。降水量中一部分渗入土壤和岩层,补给土壤水和地下水;另一部分形成地表径流,流入河流、湖泊,或者增加冰川的储量,最后汇集到海洋。水圈中各种水体通过蒸发、水气输送、降水、下渗和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水文过程,相互联系和相互转换,处于永无停息的运动中,形成一个巨大的动态系统,称作水循环系统,又称水文循环系统。水循环系统不仅紧密联系着地球水圈中的各种水体,而且是水圈、岩石圈、大气圈和生物圈的纽带。水循环系统中包含着许多彼此耦合的子系统,如海洋—大气子系统,陆地—大气子系统,冰雪—大气子系统,大气—土壤—植物子系统,地表水—地下水子系统等。水循环具有不同的空间和时间尺度的特征。全球的海洋和大陆间的水循环过程是最大尺度的过程。在海洋、陆地、冰雪圈等子系统与其界面间进行的水循环过程则为尺度略小的过程。各子系统中还存在着更小尺度的过程,例如陆地的水循环过程中,有干旱区、湿润区、流域、水系的水循环过程。还有尺度极小的水循环过程,如植物根系—土壤、植物叶面—大气等。各种大小不同的时空尺度的水循环过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水与人类地球上一切生命的活动必须依靠氧气,而水是大气层中氧的主要来源。地球上出现生命之前,有一个漫长的化学进化阶段,即由最简单的化学元素形成复杂的有机化合物的阶段。这些有机化合物进入水体之后,由水层保护,不受强烈的太阳辐射,并在水溶液中进化(演化)为原始生物,开始了生命进化过程。水是生物机体的主要组成部分。哺乳动物体内的水分平均为体重的60%~70%。成年人体重的65%为水分,每天饮水或者连同食物吸收的水分约为体重的5%;新生婴儿体重的80%为水分。水是人体内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溶剂,消化、新陈代谢、造血、组织合成等都是在水溶液中进行的。人体内的废物也是随着水分一起从体内排出。此外,排汗和皮肤表面蒸发还起着调节体温的作用。农作物体内的水分占体重的75%~85%。农作物没有足够的水就不能发芽、生长、发育和结实。生产1 kg冬小麦籽粒,约需1 000 kg的水。水体中还能滋生繁育大量的鱼类和其他水生动植物,向人类提供丰富的营养物质。任何生物,若缺水或失水都会使机体产生严重后果以至于机体的死亡。工业部门需要用水作为原料或介质进行蒸煮、清洁、溶解、浸透、加热、冷却、洗涤、结晶等。水参加大多数化学产品如碱、硝酸、氧、氢、酒精等的生产。海洋、河流、湖泊的水是廉价的运输载体。水还是古老的动力和可再生的能源,水力发电在当代能源中占有一定的比重。水是生态环境的基本要素之一。水在吸热和散热过程中,参与了气温调节,使地球表面的温度不致出现剧烈的变化。海洋以及从海洋进入大气层的水汽,是调节地球气候的主要因素,为地球上生物体创造了适应生存与繁衍的条件。当代世界上一些重大生态环境问题,如水土流失、沙漠扩大、水源污染和酸雨等,都与水量和水质有关。森林砍伐引起生态环境恶化,也是由于影响了地球上水的分布与水循环状况而产生的。水量不足出现的旱灾和水量过多出现的洪灾,更是水对人类生活、生产以及生态环境的直接影响。天然水并非绝对纯净的。水中含有的杂质大体上可分为3类:①溶解物,如钙、镁、钠、钾、铁、锰、硅等元素和二氧化碳、氮、氧、硫化氢、沼气等气体;②胶体物,如硅胶、腐殖质胶等;③悬浮物,包括细菌、藻类、原生动物、泥沙以及其他漂浮物等。天然水中的杂质直接影响着水的性质和质量,水质的优劣是根据水中所含物质的种类和多寡来评价的。天然水物理性质的指标有:色度、嗅和味、浊度、总固体物、可沉降固体、温度和电导度等。天然水中还可以检测到主要由于人类活动造成的各种无机物,特别是重金属,如As3+(砷离子)、Ba2+(钡离子)、Cd2+(镉离子)、Cr3+(铬离子)、Pb2+(铅离子)、Hg2+(汞离子)、Se2-(硒离子)、Ag+(银离子)、Zn2+(锌离子)、CN-(氰离子)等。水的生物特性主要是直接影响水质的水生物和微生物的群落和数量。水中生物由于在水体不同的空间分布和不同的生活方式,可分为微生物和浮游生物两大类,前者包括水中的病菌、细菌、真菌,后者包括藻类及原生动物等。水科学地球的形成和演变、生命的起源和进化、人类的生活和生产都与水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天文、地学、生物学、物理、化学等主要学科及其应用学科都需要研究与水有关的问题。随着人类对自然界认识的深化和学科的相互渗透,人们把地球表层划分为大气圈、水圈、岩石圈和生物圈。在上述那些与水有关的学科的基础上,逐渐形成“水科学”这一概念。水科学主要内容是研究地球上一切天然水、水圈的特性、水圈的变化过程和现象,以及认识水圈同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的相互作用等。
青海湖
中国最大的咸水湖。古称西海、仙海、鲜水,又名卑禾羌海,北魏时称青海,清代后期始有青海湖名,蒙古语称库库诺尔,意为青色或蓝色的海。青海湖位于青藏高原东北部的大通山、日月山、青海南山之间,系断裂陷落而成。流域总面积29 661 km2。当湖水位海拔3 193.59 m时,湖水面积4 282 km2,蓄水量739亿m3。在湖水位海拔3 197.36 m时,曾测得最大湖水深度32.8 m。流入青海湖的大小河流40余条,其中较大的有布哈河、沙柳河、哈尔盖河等(见图)。多年平均入湖地表径流量16.12亿m3,为降水和冰雪融水混合补给。湖中有海心山、沙岛、鸟岛(参见彩图Ⅰ—64、65)及三块石等岛屿,岛上栖息着众多的候鸟;湖内产青海湖裸鲤,习称湟鱼,为中国西部的水产佳品;湖滨为草原,是良好的天然牧场。青海湖流域曾是中国羌人活动的中心地区之一,战略地位重要,古文化遗存丰富,畜牧业发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农业和工业都有较大发展。青海湖独特的自然风光、民族风情和名胜古迹,吸引着众多的中外学者和旅游者前来考察研究、观光旅游。千余年来,青海湖湖水位呈缓慢下降趋势,据观测平均每年下降0.1 m左右;湖水咸化也日趋加重,至1987年湖水含盐度已达14.7 g/L。流域内草原退化和土地沙化趋势也十分明显。青海湖水位的下降和环境的恶化,已引起有关部门的关注,并在研究对策。 青海湖水系示意图 Ⅰ—64 青海湖鸟岛董保华摄 Ⅰ—65 青海湖鸟岛鸟群郭志伟摄
查看更多 >>
更多+
中华治水故事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水情教育视频
水利部宣传教育中心
“南水北调东线工程”汇报宣传片全版
南水北调
国之重器-南水北调
南水北调
查看更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