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百科

作物受渍的抑制天数指标

编辑
所属类别:农田排水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作物受渍的抑制天数指标
外文名称:

以作物全生育期或主要生长阶段地下水水位低于限定最小埋深的累积值为判别标准的一种受渍设计标准。

作物受渍的抑制天数指标有别于以一次降雨过程造成农田渍害的作物受渍控制指标,它是以作物整个生育期或主要生长阶段农田水分状况作为农田受渍情况的依据。

荷兰学者谢本(W.H.Sieben)1964研究了地下水水位变化过程对作物产量的影响,根据不同年份某作物生长阶段(或敏感期)地下水水位过程线,统计地下水埋深小于某一深度(又称超标准地下水埋深)的累积值SEWx,其中x为特定的地下水埋深。通常以30 cm为这一深度值,其计算式为

式中,n为统计时间,可以是作物生育期,也可以是作物生育期中的敏感期和雨季,d;Xi为地下水埋深,cm;SEW30为地下水埋深小于30 cm对地下水埋深在统计期内的累积值,cm·d。

由于作物不同生长阶段对与地下水水位过高所造成的渍害敏感程度是不同的,以整个生育期来统计超标准地下水埋深会产生同一SEWx而有不同的减产损失的情况,希勒尔(E.A.Hiler)1969年提出了抑制天数指标的概念,其表达式为

式中,n为具有明显作物生理特点的生长阶段数;SDi为第i个生长阶段内的抑制天数因子,cm·d;CSi为第i个生长阶段内的作物敏感因子。

现有排水模型中多以SEW30作为抑制天数因子,其计算式为

式中,Dij为第i个生长阶段中第j天的地下水埋深,cm;m为第i个生长阶段的总天数,d。

作物敏感因子CSi反映作物对单位抑制天数的敏感程度,其值随作物的种类和生长阶段而异,可通过专门的试验测定。

希勒尔建议,CSi用下式计算:

式中,Y为作物未受抑制情况下的产量;Yi为作物在i个生长阶段受到临界抑制的产量。

在有代表性的地区,开展人工控制下不同的抑制天数指标与作物产量关系的试验,通过回归分析,建立抑制天数指标与作物产量(或相对产量)的关系模型,供排水系统规划设计进行技术经济分析或水管理时参考。

  
编辑认证
×
尊敬的用户:

您好,目前词条编辑功能只对实名认证的专家用户开放,若您有意向进行百科词条的编辑,请先进行专家认证。提交申请后,我社工作人员会尽快安排审核,请您耐心等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