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百科

施工放样

编辑
所属类别:施工测量

基本信息

中文名称:施工放样
外文名称:

根据设计坐标、高程或其他数据,将设计建筑物的轴线、细部轮廓点,以及填挖工程的轮廓点(坡顶点、坡脚点)标定到实地,并进行收方与工程竣工验收的测量工作。

施工放样的一般过程:①进行放样数据的准备。对设计给定的所有数据认真检核,确认无误后作为放样的依据。②根据不同的放样对象和条件,选定放样方法,确定放样方案。③计算放样数据和预期精度,绘制放样草图,对所有数据和草图进行认真验算。④实地放样,直至施工完成。⑤对土石方填挖工程和混凝土填筑工程的完成工程量进行分期的及最终的验算(即收方,又称验方)。为此,在工程开始前应施测原始断面,收方时施测收方断面,比较计算完成工程量。原始断面和收方断面也可以从实测的地形图上截取,但地形图的比例尺应不小于断面的绘图比例尺。⑥ 工程竣工后测绘竣工断面和必要的竣工平面图,整理上交归档资料。

实地放样的实施因放样对象不同而有所不同。对于混凝土建筑物一般先由等级平面控制点测设建筑物轴线点(或测站点),再由轴线点测设建筑物轮廓点和立模点,也可以由等级点直接测设轮廓点和立模点,以后随着工程进展不断测设或校验立模点,直至施工完成。土石方填筑或开挖工程先测设轴线点,然后或同时测设轮廓点(填方为坡脚点,挖方为坡顶点),以后随着工程进展不断测设坡顶点(填方工程)和坡脚点(挖方工程),直至施工完成。

施工放样的传统工具是经纬仪、水准仪和量距尺(钢卷尺、因瓦线尺、因瓦带尺等)。传统的平面放样方法常用的有垂距法(方格网法是垂距法的一种应用形式),极坐标法,角度交会法(前方交会法、后方交会法等),距离(长度)交会法等多种,高程放样的传统方法有水准法、三角高程法等,可根据不同情况因时因地选用。但是由于仪器精度和施工现场条件的限制,放样工作始终受到施工交叉干扰的困扰,对工程的高精度与快速要求亦难以完全满足。

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测绘仪器和技术不断进步,自动安平水准仪、陀螺经纬仪等新型仪器的广泛应用显著提高了作业效率,有效减轻了施工放样的交叉干扰。80年代电磁波测距仪和激光准直仪器(激光铅垂仪、激光准直水准仪、激光旋转水准仪、激光准直经纬仪等)的普及应用,使放样的精度和效率大大提高。90年代以来,随着高精度的电磁波测距仪、全站仪、激光准直仪和测地机器人等新型测量仪器的大量投入使用,使施工放样工作的效率和精度大大提高。

  
编辑认证
×
尊敬的用户:

您好,目前词条编辑功能只对实名认证的专家用户开放,若您有意向进行百科词条的编辑,请先进行专家认证。提交申请后,我社工作人员会尽快安排审核,请您耐心等候!